索引号 | 11500228008652206E/2025-0011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教委 | 有效性 | |
标题 | 重庆市梁平区创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自查自评报告 | ||
成文日期 | 2025-05-06 | 发布日期 | 2025-05-06 |
索引号 | 11500228008652206E/2025-0011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教委 |
有效性 | |
标题 | 重庆市梁平区创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自查自评报告 |
成文日期 | 2025-05-06 |
发布日期 | 2025-05-06 |
近年来,梁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和《重庆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梁平,位于重庆东北部,是国际湿地城市、西部预制菜之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板块。公元553年置县,1952年更名梁平,2016年12月撤县设区。幅员面积1892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8个乡镇,常住人口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历史人文厚重、区位条件优良、生态禀赋卓越、产业基础扎实。
梁平区现有普通义务教育学校81所,包括普通小学60所(单办小学55、校区2、教学点3),普通初中21所(单办初中17、高完中4);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0577人(小学37614、初中22833、特教130)。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在岗教职工5052人,其中:专任教师5032人(小学3027、初中1980、特教25)。小学的3027名、初中的1980名专任教师中,分别包含民办学校的12名、49名聘任制专任教师。
二、指标达标情况
(一)资源配置
指标101每百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指标102每百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指标103每百生拥有体、艺(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指标107每百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4项指标,均是全区60所小学60所达标,21所初中21所达标。
指标10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全区60所小学,54所达标、6所基本达标;21所初中,17所达标,4所基本达标。指标10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全区60所小学,47所达标、13所基本达标;21所初中,18所达标,3所基本达标。指标10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全区60所小学,41所达标、19所基本达标;21所初中,4所达标,17所基本达标。
上述7项指标,小学校际差异系数为0.45,初中校际差异系数为0.23。符合“小学校际差异系数小于等于0.50,初中校际差异系数小于等于0.4”的要求。
(二)政府保障程度
指标201:学校规划布局(自评达标)。编制和实施了《重庆市梁平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及《梁平区2022-2025年学校布局规划》,保证了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分布合理、均匀,基本能满足县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指标202:四统一(自评达标)。严格落实渝教基〔2011〕69号文件要求,按标准建设新学校、改扩建旧学校。严格按照区委编办核定的编制核算学校教职工编制数。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核拨学校公用经费。严格执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配置教学仪器设备。
指标203:音美专用教室(自评达标)。小学、初中分别应配音美专用教室各94间、43间,分别实有面积达标间数各97间、43间。
指标204:办学规模(自评达标)。全区60所小学(含校区、教学点)中,56所达标、4所基本达标;21所初中(含高完中初中部)中,17所达标、4所基本达标。
指标205:班额(自评达标)。全区60所小学(含校区、教学点)中,41所学校达标、19所基本达标;21所初中(含高完中初中部)中,11所达标、10所基本达标。起始年级没有非标准班额、所有班级中没有5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
指标206: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自评达标)。全区有村小(教学点)13所;对其中12所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教学点),均按100人核定的公用经费。
指标207: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自评达标)。2023年秋季预算2024年公用经费时,对全区449名残疾少儿(小学201、初中130、特教学校118),均按每生每年6000元核定的公用经费。
指标208:教师工资待遇(自评达标)。教师工资绩效100%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全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16.0977万元高于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15.283万元。
指标209:教师培训率(自评达标)。国培、市培、区培、校培四级培训体系健全。全区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均达到了100%。
指标210:教职工编制(自评达标)。区教委根据学校布局和学校办学规模变化情况,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每年统筹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区委编办审批;动态调整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并报区人力社保局审批。
指标211:教师交流轮岗率(自评达标)。2023-2024学年度,全区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1722名,实际交流轮岗教师324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8.82%;其中,骨干教师77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3.77%。
指标212:专任教师持证率(自评达标)。全区小学、初中现有专任教师5007人,持有教师资格证的5007人,持证上岗率达100%。
指标213:就近入学率(自评达标)。全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为100%。
指标214: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自评达标)。2024年全区优质高中招生数为4400人,指标到校数为3260人,指标到校比例为74.1%,并做到了向农村初中倾斜。
指标215: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自评达标)。全区现有小学、初中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8380人、随迁子女3114人(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3114人,就读比例为100%)。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开展了相关专题教育活动,落实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三)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情况
指标301:初中三年巩固率(自评达标)。2024年,全区初中毕业生9200人,三年前招生9085人。三年中,转入学生158人、复学77人、转出64人、死亡1人、休学55人,三年巩固率超过100%。
指标302:残疾少儿入学率(自评达标)。2024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内的适龄残疾少儿612人,在本区特教学校就读109人、在本区小学和初中就读408人、在区外就读70人、其他就读25人,入学率100%。
指标303:学校治理(自评达标)。所有学校建立了章程,且在区教委备了案,章程建设覆盖率100%。所有学校办公信息化程度较高、教育教学网络化程度较高。
指标304:教师培训经费(自评达标)。全区小学、初中2024年初公用经费预算总额4098.42万元,教师培训费预算数658.12万元,教师培训费占公用经费总额的16.1%。
指标305:设备设施利用率(自评达标)。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所有中小学教师均已完成信息技术2.0培训),教师能熟练运用、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各学科建有与教材相匹配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设施设备利用率较高。
指标306:五育并举(自评达标)。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了良好以上。近3年内全区无校园欺凌、无意识形态安全等重大恶性事件。
指标307:课程开设(自评达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切实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教学秩序;全面开设劳动课程,配齐配足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把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列入课表,保证了学生劳动实践时间不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50%。校校有劳动基地或场所。一些学校还开发了富有成效和特色的校本课程。
指标308:课业负担(自评达标)。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学生无过重课业负担。督学案例1篇入选全国教育督导典型案例(全市唯一),2篇获市级一等奖。
指标九:学业水平。待接收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社会认可度
待接受调查。
一票否决
不存在一票否决的任何一种情形。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统筹协调重合力。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及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区政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定期不定期研究教育工作,调度创建工作,解决重难点问题;指导创建方案、研究推进机制、强化督查考核、保障教育投入。区级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强化重点指标监测、重视“一项一策”“一校一策”整改问题,创建工作年年见成效、步步上台阶。
(二)强化学校建设重标准。坚持通过按标准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等办法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硬件、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2020年以来,投入115906万元新建学校5所222201平方米,新增学位7020个;投入10535.01万元改扩建学校21所52312平方米,新增学位840个;投入1392.78万元塑胶化20所学校运动场74866平方米。
(三)强化队伍建设重专业。注重“四有好老师”教育培养,强化师德典型激励;深化名校长(名师)引领,优化岗位晋升激励措施,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交流轮岗机制。2020年以来,补充教师848名(英才大会或国才大会60名、社会公招84名、公费师范生招聘404名、“三支一扶”期满转正12名、区外引才及遴选89名、高校招聘199名)。
(四)强化学校治理重质量。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校校有章程;规范招生入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落实民主监督及“三重一大”制度,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着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设备设施配置和利用,2020年以来,投入2573.38万元,补充了229所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1494类85466件;重视课程开齐开足上好及“五项管理”“双减”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五)强化督导考核重结果。实行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与办学质量评估相结合,实行创建目标任务年度交账制,区委督察室、区政府督查办定期督查区级相关部门创建工作;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督查各校创建工作;责任督学每月跟进督导各校创建工作进进度和成效,督查“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情况。分层督导、赛马比拼,争交高分报表。督学督导案例1篇入选全国教育督导典型案例(全市唯一),2篇市级一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正视问题(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学业水平和学校内涵发展有待提升;学生近视率偏高,体质健康监测水平不够高),持续在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上下功夫、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上下功夫、在提升全面育人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努力打造梁平教育“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