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职教中心年度质量报告
日期:2021-04-2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备注:(1)以下表格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行数。

2)所有数据的截止日期为2020831日。

一、学校情况

(一)办学概况

1.基本信息

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坐落在梁平区梁山街道大福社区1168号,是公办学校,主管部门为梁平区教育委员会。校园占地8001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4500平方米;有400米标准运动场一个,面积13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5928.26㎡,其中教学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30405.53平方米,生活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5522.73平方米;全部为自有和独立使用 。

1 2020年学校办学性质、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一览表(单位:平方米)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性质

学校类型

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

梁平区教育委员会

公办

民办

国示范/国重、市级示范/市重、达标

通过验收年度

公办


国重、市级示范

20052017

序号

用地类型

总面积

自有

面积

租赁

面积

独用

面积

合用

面积

1

占地面积

80000.9

80000.9


80000.9


2

其中,绿化面积

14500

14500


14500


3

操场面积

13500

13500


13500


4

建筑面积

55928.26

55928.26


55928.26


5

其中,教学及附属设施

30405.53

30405.53


30405.53


6

生活及附属设施

25522.73

25522.73


25522.73


7

体育运动及设施

2600

2600


2600


8

其他






合计






2.办学历史

学校校园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浓厚,其前身是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创办的“梁山县乙种实业学堂”,2003年由县内5所公立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为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200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173月被确定为重庆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3.固定资产

学校建筑物价值12159万元,仪器设备总值2120万元,其中通用设备仪器价值472万元,体育设备及仪器、教学设备仪器价值32.6万元,教学设备仪器价值1615.4万元。

2 2020年学校固定资产统计表

序号

分类

价值(万元)

备注

1

建筑物价值

12159


2

仪器设备总值

2120


3

其中,通用设备仪器价值

472

除专业实训设备以外的仪器设备

4

体育设备及仪器价值

32.6


5

教学设备仪器价值

1615.4


合计



2 2020年学校固定资产统计表

4.学校荣誉

重庆市梁平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是中央文明委命名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是重庆市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是重庆市职教学会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互联网产业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德育特色、产教融合特色学校、中职改革发展市级示范校。

近五年获得的重要集体荣誉、师生团体荣誉:

国家级: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教育部关工委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示范学校;3.“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我为祖国点赞”示范学校; 4.教育部关工委“新时代好少年 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先进集体 ;5.2020年“衡信杯”全国财税服务技能大赛(中职组)总决赛团体二等奖。

市 级:1.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2016-2018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3.重庆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4.重庆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跆拳道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5.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跳绳比赛女子组一等奖;6.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女子组一等奖;7.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男子组二等奖;8.重庆市2019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高中女子乙组)二等奖;9.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气排球比赛男子组二等奖;10.重庆市首届中学中职优秀学生社团风采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1.重庆市2019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高中男子乙组)三等奖;12.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跳绳比赛男子组三等奖;13.重庆市2019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高中女子乙组)优秀组织奖; 14.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15.2019年代表梁平区参加重庆市网上劳动技能竞赛先进集体三等奖。                                 

区 级:1.卫生示范学校;2.中职招生先进集体;3.梁平区2019年高中男子篮球比赛第二名;4.区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组戏剧一等奖;5.区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组合唱二等奖;6.重庆市梁平区教委“奋进新时代 共祝中国梦”快闪活动一等奖;7.2019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8.党建工作先进奖;9.梁平区教育系统2019年度退管工作先进集体;10.梁平区教育系统2019年度五好退委会;9.2019年度学校工会获综合考核一等奖;11.梁平区高中篮球比赛第三名;12.梁平区2020年度微型消防站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团体第二名。

(二)学生情况

学校现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9个专业大类15个专业,全日制教学班级84个,在校学生4055

1.招生规模

2019-2020年度,新增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9个大类15个专业共招生2109人,比上年度增加了288人。各专业招生情况见表3

3 2019-2020年招生人数统计表

生源覆盖区域情况

专业分布情况

区域范围

人数(人)

占比(%

专业大类

人数(人)

占比(%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招生总人数

1821

2109



加工制造类

396

314

21.75

14.89

本区县学籍招生数

1773

2026

97.36

96.06

交通运输类

267

356

14.66

16.88

重庆市学籍招生数

1780

2060

97.75

97.68

信息技术类

532

766

29.21

36.32

云贵川学籍招生数

29

35

1.59

1.66

财经商贸类

274

295

15.05

13.99

其他省市学籍招生数

12

14

0.66

0.66

旅游服务类

133

123

7.30

5.83






教育类

54

50

2.97

2.37






休闲保健类

130

151

7.14

7.16






文化艺术类

35

54

1.92

2.56

2.在校生规模

2019-2020年度,学校9个专业大类15个专业共有在校学生4055人,较上年度3760增加了295人。各专业在校生情况见表4

4 2019-2020年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人)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人数(人)

占比(%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3760

4055

农林类

农村电气技术

39


1.0%


加工制造类

数控技术应用

253

326

6.7%

8.0%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255

322

6.8%

7.9%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86


2.1%

交通运输类

航空服务

28

31

0.7%

0.8%

汽车运用与维修

766

690

20.4%

17.0%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应用

981

1124

26.1%

27.7%

财经商贸类

会计

582

608

15.5%

15.0%

电子商务

108

84

2.9%

2.1%

旅游服务类

旅游服务与管理

233

250

6.2%

6.2%

休闲保健类

美发与形象设计

258

264

6.9%

6.5%

文化艺术类

民族工艺品制作

23

51

0.6%

1.3%

教育类

学前教育

234

219

6.2%

5.4%





3760

4055

100.0%

100.0%

3.毕业生规模

2019-2020年度,学校毕业生1313人,较上年度增加了129人。各专业具体升学情况见表5

5 2019-2020年毕业人数

毕业总人数(人)

专业大类

年度

毕业生数(人)

毕业生占比(%

直接升学数(人)

直接升学率(%

2019

2020

农林类

2019

37

3.1%

22

59.5%

1184

1313

2020





加工制造类

2019

107

9.0%

85

79.4%

2020

205

15.6%

178

86.8%

交通运输类

2019

273

23.1%

171

62.6%

2020

277

21.1%

217

78.3%

信息技术类

2019

312

26.4%

291

93.3%

2020

320

24.4%

291

90.9%

财经商贸类

2019

223

18.8%

189

84.8%

2020

253

19.3%

220

87.0%

旅游服务类

2019

86

7.3%

71

82.6%

2020

65

5.0%

63

96.9%

休闲保健类

2019

80

6.8%

14

17.5%

2020

88

6.7%

45

51.1%

文化艺术类

2019





2020

21

1.6%

19

90.5%

教育类

2019

66

5.6%

66

100.0%

2020

84

6.4%

84

100.0%

4.学生结构

学校在校生中有两类学历教育学生结构,包括3+2学制与3年制,具体比例如表6所示。

6 2019-2020年学历教育学生结构统计表

学生总人数(人)

学生结构

年度

在校生数(人)

占在校生总数比例

%

毕业生数

(人)

占在校生总数比例

%

2019

2020

五年一贯制

2019





3760

4055

2020





3+2学制

2019

66

1.8%

0

0%

2020

73

1.8%

24

1.8%

3+4学制

2019





2020





3年制

2019

3694

98.2%

1184

100%

2020

3982

98.2%

1289

98.2%

5.学生巩固率

2020年学期末(20206月)学生总数(4055)占学期初(201912月)学生总数(4239)的比例(95.66%),及与上一年度(20199月学生总数4297)相比(94.37%)的变化情况减少了(1.29%)。

(说明:数据为201912月和20206月人数)

6.培训与鉴定学生规模

学校免费对高三年级学生培训了美容、美发、电工、汽车维修工、焊工、钳工、茶艺师、会计信息化应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平面设计专家、普通话等技能等级培训,共计1313人次,比2019年增加了175人次,培训时间均为5天,形式为独立分专业工种分别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了相关技能鉴定机构的技能鉴定。

7 2019-2020年培训与鉴定学生情况一览表

培训与鉴定项目名称

项目涉及专业

性质

(公益/有偿)

培训人数

(人)

培训天数

(天)

培训

形式

2019

2020

2019

2020

美容美发培训及鉴定

美妆专业

公益

80

88

5

5

独立

培训

电工培训及鉴定

机电专业

公益

85

173

5

5

独立

培训

汽车维修工培训及鉴定

汽修专业

公益

257

266

5

5

独立

培训

焊工、钳工培训及鉴定

数控专业

公益

59

32

5

5

独立

培训

茶艺师培训及鉴定 

旅游专业

公益

86

65

5

5

独立

培训

会计信息化应用工程师培训及鉴定

会计专业

公益

183

253

5

5

独立培训

网络管理员、平面设计专家等培训及鉴定

计算机专业

公益

322

320

5

5

独立

培训

普通话等级培训及鉴定

学前专业、航空服务、民族工艺品制作

公益

66

116

5

5

独立培训




1138

1313




(三)教师队伍

1.教师编制数

2019-2020年度,学校教职工总数267人,其中教职工核准编制161人,缺编人数74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5人,其中在编教师153人,外聘教学岗位兼职教师69人,外聘企业能工巧匠兼职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外聘兼职教师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89%。公共基础课教师112人,专业课教师123人,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34%。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2人,占58.54%。专业带头人19人,专业带头人占专任教师的8.1%。师资队伍总体结构较上年的变化情况见表8

8 2019-2020年师资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年度

教职工总数

(人)

专任教师

在编教师

校外兼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

专业带头人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019

250

210

92.55%

164

78.10%

54

21.60%

72

67.92%

19

7.60%

2020

267

235

88.01%

161

60.30%

82

30.71%

72

58.54%

19

7.12%

2.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全校班级84个班级,学生总人数为4055人,专任教师235人,师生比为117.3。专任教师中,外聘兼职教师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89%。公共基础课教师112人,专业课教师123人,公共基础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7.66%,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34%

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见表9.

9 2019-2020年专任教师队伍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年度

专任教师总数(人)

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比

(:)

文化课

教师

专业课

教师

学历

职称

本科以下

本科

本科以上

讲师

高级讲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019

210

1:17.9

104

49.5

106

50.5

28

13.3

180

85.7

2

1.0

61

29.0

54

25.7

2020

235

1:17.0

112

47.7

123

52.3

40

17.0

193

82.1

2

0.9

63

26.8

55

23.4

3.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专业课教师人数12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2人,“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58.5%。外聘兼职教师82人,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66.7%

10 2019-2020年教师团队建设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年度

专业课教师数(人)

其中:双师型教师

其中: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持证情况

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资格证

职业资格证

市级名师

校级名师

教学名师团队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019

106

72

67.9

54

50.9

30

28.3

2

1.9

6

5.7

11

10.4

2

1.9

2020

123

72

58.5

82

66.7

36

29.3

2

1.6

8

6.5

9

7.3

2

1.7

(四)设施设备

截至20208月,学校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61.3803万元,比上年增加175.3803万元;各实训室共计84个,比2019年增加2个;工位数总计1782个,比2019年增加40个。各大类专业校内实训室设备情况见下表。

11 2019-2020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大类名称

实训室总数(个)

教学、实训仪器设备值

(万元)

生均设备值

(元/生)

工位数

(个)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1

财经商贸类

7

7

210.425

255.1550

3049.64

3687.21

290

290

2

信息技术类

7

7

282.5215

314.7215

2879.93

2800.01

352

352

3

加工制造类

11

13

240.6946

324.9446

4400.27

4427.04

475

515

4

交通运输类

6

6

252.7

254.39

3182.62

3528.29

200

200

5

旅游服务类

4

4

8.202

8.202

352.02

328.08

100

100

6

教育类幼教

34

34

367.244

367.244

14289.65

13601.63

250

250

7

休闲保健类

13

13

25.8305

25.8305

1001.18

978.43

75

75

(五)信息化条件与资源

2020年,学校有光纤专线接入,出口总带宽、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为120M,较上一年增加20M,现有管理信息系统17个较上一年增加5个,新增多媒体教室12套,现有多媒体教室80个,所有教室安装多媒体占比100%,教学用计算机711台,每百名学生配置计算机17.9台,因招生人数增加,虽增加了计算机设备,但较2019年度的18.9台相比略低。

12 2019-2020信息化条件建设情况一览表

年度

出口总带宽

Mbps

校园网主干

最大带宽

Mbps

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总量

(软件系统)

多媒体教室数(个)

教学用计算机总数

(台)

百名学生配计算机台数

(台)

总数

(个)

系统名称

数量

(台)

比例

%

2019

100

100

12

财经类,汔修类

68

100%

711

189

2020

120

120

17

财经类,汔修类

80

100%

711

178

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3.34万册,较上年度增加0.0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36册。订阅期刊12种,电子图书9万册。开发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美发与形象设计和会计3个专业网络教学课程。     

13 2019-2020学校图书资源情况一览表

年度

图书资源数量

2020年图书资源新增数量

纸质图书

(万册)

电子图书

TB

专业类图书

(万册)

生均图书

(册)

纸质图书

(册)

电子图书(TB

期刊、报纸(种)

2019

3.33

9

1.02

8.86

94

0.0012

0

2020

3.34

9

1.12

8.36

100

0.0020

0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思政课程设置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德育教材《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国家规划教材,按照每周两节课时安排,在此基础上引入安全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及安全逃生技能读本。在2020年下期开始,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学校将历史课程纳入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计划,同时学校通过有序教育思政大课堂教学、德育实践周及有序教育、产教融合等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培养出的学生阳光自信,充满活力。

学校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了重庆市第十一届中等职业技能大赛13个项目的竞赛,8个项目获奖,其中咖啡制作和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获得二等奖,会计电算化、手工做账、机械零件测绘、车身修复、汽车机电修复、酒店服务、咖啡制作、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分别获得三等奖;2020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重庆市第十二届中等职业技能大赛12个项目的竞赛,8个项目获奖,其中财经商贸—财税一体化、电算化、手工做账、化妆与发型设计(女式沿层次修剪+标准卷杠)、(晚宴化妆造型设计)项目获二等奖,职业英语、网络空间安全、化妆与发型设计(新娘化妆)项目获得三等奖。

14 2019-2020年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单位:个)

类型

级别

年度

总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文明风采活动

国家级

2019





2020





市级

2019





2020

4

1


3

职业技能大赛

国家级

2019





2020





省级

2019





2020





市级

2019

14


2

12

2020

13


8

5

2.学生质量

学校坚持技能培养和文化教学“两手”并重的举措,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校内评价,文化课合格率75.3%、专业技能合格率96.5%、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0.6%、毕业率97.3%、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98.5%。学生各项测试合格率见表15

15 2019-2020年学生合格率统计表(单位:人、%

年度

在校生总数

文化课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体质测评合格率

毕业率

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

1+X证书获取率

2019

3760

78.8%

98.9%

90.6%

98.3%

96.11%

96.11%

2020

4055

75.3%

96.5%

90.6%

97.3%

98.5%

98.5%

(二)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各方面体验,努力提升教育品质,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通过校内评价,各项满意度见表16

16 2019-2020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一览表(单位:%

年度

理论学习

满意度

专业学习满意度

实习实训满意度

校园文化满意度

社团活动满意度

校园生活满意度

校园安全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2019

93.7%

97.3%

92.1%

95.1%

95.3%

93.6%

96.7%

95.3%

2020

93.8%

96.8%

90.2%

96.2%

95.8%

94.2%

97.8%

96.4%

注:81%-100%为“非常满意”,61%-80%为“基本满意”,41%-60%为“一般”,21%-40%为“不满意”,0-20%为“很不满意”。

(三)资助情况

通过学学校公示栏、生集会、班会、召开家长会和组织教师学生大家访等及时向学生、学生家长及广大群众宣讲资助政策;通过贫困数据核查和走访做到建卡贫困户子女、孤儿、低保、残疾、特困、烈士子女等6类贫困学生享受国家资助的人数准确无误,开学时对六类学生免收保险费和住宿费,建卡、低保、特困学生免收教科书费,每月核查并按时打卡发放国家助学金。评选并发放了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及2017级毕业生的创业补贴。2019-2020年度,学校资助的具体情况见表17

17 2019-2020年已完成学生资助情况一览表

序号

资助类别

年度

人数(人)

金额(万元)

人均资助金额(元/学期)

1

国家免学费资助

2019

3791

376.04

992

2020

4213

413.14

980

2

国家助学金

2019

1040

108.26

1041

2020

1176

121.12

1030

3

其他助学金

2019




2020




4

福彩资助

2019




2020




5

勤工俭学

2019




2020




6

住宿费补助

2019

959

35.9625

375

2020

1197

44.8875

375

7

免教科书资助

2019

288

11.52

400

2020

247

9.88

400

8

国家奖学金

2019

5

3

6000

2020




9

毕业生创业补贴

2019




2020

13

1.04

800

注:2019年和2020年学生人数以3月在校人数标准统计的,中途有流失,故免学费人均资助金额没有达到人均1000元的国家标准。

(四)就业质量

1.就业去向分布

2019-2020年度,学校共有毕业生1313人。其中,考上大学1122人,就业189人,就业率为98.95%。在就业的191人中,企事业单位就业168人,自主择业2人,参军18人,自主创业1人。见表18

18 2019-2020年学生就业分布情况一览表

序号

就业类型

2019

2020

数量(人)

比例(%

数量(人)

比例(%

1

企事业单位就业

58

4.90

168

12.80

2

高等教育深造

890

75.17

1122

85.45

3

自主择业

195

16.47

2

0.15

4

参军

15

1.27

18

1.37

5

自主创业

5

0.42

1

0.08

6

其他

21

1.77

2

0.15

2.就业专业分布

在就业的191人中,对口就业168人,对口就业率为87.96%。各专业大类就业及对口就业率见表19

19 2019-2020分专业就业情况一览表

序号

年度(年)

毕业

人数

(人)

就业情况

平均起薪点

(元)

直接就业

(人)

直接就业率

%

对口就业

(人)

对口率

%


1

2019

1184

273

92.86

253

86.05

3500

2

2020

1313

189

98.95

168

87.96

3600

专业名称

毕业

人数

(人)

就业情况

平均起薪点

(元)

直接就业

(人)

直接就业率

%

对口就业

(人)

对口率

%


1

数控技术应用

102

102

100

100

98.04

3600

2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103

103

100

98

95.15

3600

3

航空服务

11

11

100

11

100

3600

4

汽车运用与维修

266

265

99.62

256

96.24

3700

5

计算机应用

320

319

99.69

312

97.5

3500

6

会计

214

214

100

214

100

3700


电子商务

39

39

100

39

100

3500


旅游服务与管理

65

65

100

65

100

3500


美发与形象设计

88

88

100

88

100

3500


民族工艺品制作

21

21

100

21

100

3600


学前教育

84

84

100

84

100

3600

3.学生升学情况

20192020年度,学校共有毕业生1313人,其中1250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86人,专科上线1031人,本专科上线达89.4%%。具体升学情况见表20

20 2019-2020年毕业生升学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大类

升学人数(人)

升学率

%

高考统招升学

(人)

对口单招升学

(人)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1

农林类

22


59.5%




22


2

加工制造类

85

178

79.4%

86.8%



85

178

3

交通运输类

171

217

62.6%

78.3%



171

217

4

信息技术类

291

291

93.3%

90.9%



291

291

5

财经商贸类

189

220

84.8%

87.0%



189

220

6

旅游服务类

71

63

82.6%

96.9%



71

63

7

休闲保健类

14

45

17.5%

51.1%



14

45

8

文化艺术类


19


90.5%


19



9

教育类

66

84

100.0%

100.0%



66

84

(五)职业发展

在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中,运用理论指导、专题训练,推进学生职业发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

1.学习能力。学校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三维评价”课改模式推动日常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为社会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工匠人才。

2.岗位适应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礼仪》《书法》《心理健康》《创业与就业指导》《有序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教学,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岗位迁移能力。中职教育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各类急需人才。我校以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富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精匠美容美发有限公司、重庆圣雅菲美容美发有限公司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具体地教学实践、岗前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4.创新创业能力。以发艺创客空间、重庆维享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3D打印学院、、华云科技、云店街等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到校办讲座、一对一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动态,掌握就业行情,开展模拟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运用实习车间产值比赛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1.专业调整举措

学校根据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动态调整专业结构。2019-2020年度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见表21

21 2019-2020年专业调整情况(单位:年、个)

专业布局结构

新增专业

调整招生(停招)专业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专业对接支柱产业数

专业对接支柱产业数

专业设置数量

专业设置数量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6

6

14

15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2.专业集群发展

学校现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9个专业大类共15个专业,专业结构基本满足重庆市6+1支柱产业发展需要。 见表22

22 2020年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设置时间(年)

首次招生时间

(年)

学制

全日制/非全日制

1

加工制造类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

2007

2007

3

全日制

2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052501

2018

2018

3

全日制

3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053200

1990

1990

3

全日制

4

交通运输类

汽车运用与维修

082500

2008

2008

3

全日制

5

航空服务

082300

2011

2011

3

全日制

6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应用

090100

1994

1994

3

全日制

7

电子商务

121100

2006

2006

3

全日制

8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090107

2020

2020

3

全日制

9

财经商贸类

会计

120100

1987

1987

3

全日制

10

物流服务与管理

121900

2018

2018


全日制

11

旅游服务类

旅游服务与管理

130200

2003

2003

3

全日制

12

教育类

学前教育

160100

1988

1988

3

全日制

13

休闲保健类

美发与形象设计

110200

2014

2014

3

全日制

14

文化艺术类

民族工艺品制作

143500

2016

2016

3

全日制

15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81400

2018

2018

3

全日制

(二)教育教学改革

1.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2019-2020年度学校顺利实施建设完成数控和美发与形象设计市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市财政拨付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完成了会计专业虚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市财政拨付项目资金1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的有会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市级财政拨付资金100万元。

23 2019-2020年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一览表(单位:个、万元)

年度

国家级

市级

区县级

经费合计

项目数

项目经费

项目数

项目经费

项目数

项目经费

2019



2

300



300

2020



1

100



100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本年度,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依托企业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逐步建立对接企业的新人才观。

24 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一览表

专业开设数量(个)

具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数量(个)

按新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数量(个)

已修订人培方案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13

13

9

69.2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以“理实一体模块式”课程体系设计为指导思想,各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三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模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包括思政、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健康、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艺术等11门课程,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符合教育部和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

专业技能课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核心课、方向课和选修课依据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将各岗位共同的工作任务和需要集中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满足本专业基础岗位要求的课程归并成为专业核心课程;针对特定的工作岗位,将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设置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依据本专业拓展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开设,满足学生职业晋升、多元化职业发展需求。

25 2020年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学校公共基础课设置

(门)

具有课程标准的课程数

(门)

规划教材使用比例

%

校本教材开发数

(本)

专业劳动课程平均学时(学时)

8

4

100

4

1

4.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作用,探索实践形成了政府推动、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外包生产”“店校合一”“创客空间”“工作坊”等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发挥我校在渝东北区位优势,构建以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为指导的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的组织领导下开展职业教育教师同仁互培的校际教学研究工作,推动职业教育教师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师资提升。

通过组建产教融合职教联盟平台,全方位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学校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将 “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

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入企业进行行业实践,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增加教师的职业经验,加深教师自身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上课如上班” “教室如工厂”“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掌握更多的企业生产、组织、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5.升级专业教师队伍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以“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三维评价”为基本教学原则,灵活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更好结合。

本年度运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方式,努力提升年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储备人才。开展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实习生汇报课等活动,三类教师共计上课120节次。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课堂展示、集体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研讨,深化了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年度推进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校际教研诊断与改进活动,促进“三教改革”向纵深发展先后在巫山、万盛、开州、垫江等地开展同仁互培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中的突出作用,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改建一个多功能教室为多媒体录播教室,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的录播功能。在现有的所有教室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室功能,在日常教学中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并受到良好的效果,本年度,我校参加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市赛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并且所获的一等奖是渝东北片区唯一一个一等奖。

7.夯实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牵头成立了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单位达70多家,一年来共组织十多次教学研讨会,培养了1300多名教师;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4所,开创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典范,创新性地培养了20多名产教融合导师,由产业学院培养毕业的学生,无需试用期,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26   2019-2020年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成效一览表

年度

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名称

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名称

组建产业学院名称

组建企业学院名称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个)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

(个)

校企合作建设重点项目数

(个)

2019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产教融合联盟

灵泉电竞产业学院


11

11

6

2020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产教融合联盟;重庆电力职教集团

云店街大数据产业学院,华云VR虚礼现实产业学院,月佳乐母婴护理产业学院


14

12

8

年度

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数

(个)

教师企业实践岗位数

(个)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

(门)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

(本)

学校培训企业员工数

(人)

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数

(人)

合作企业接收毕业学生数(人)

2019

232

157

5

1

320

312

284

2020

213

163

8

2

561

778

312

8.加强学校宣传与合作

2020年,学校继续大力进行宣传,在人民网、凤凰新闻等国家级媒体,重庆电视台等市级媒体、梁平电视台梁平微发等布区级媒体上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

在交流合作方面,开展了多次校校“同仁互培”活动。

27 2020年办学成果宣介及合作交流一览表

序号

主动开展或被媒体宣传报道的办学成果名称

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的项目名称

1

有序教育”,课堂内外杂志社编为教材

同仁互培”,开展多次校校合作交流

2

产教融合”,召开虚拟现实研讨会


(三)教师培养培训

1.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学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为依据,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培训机制为保障,以校际教研同仁互培为抓手,以教学诊断与改进为脉络,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载体,以教师培养提高为目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建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三是修订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规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等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四是完善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项目任务书及落实时间节点安排表。

2)分类实施“四类”教师培养

学校通过国培项目、企业实践、高校送培、专家进校园指导等多种途径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分类培养。通过国培项目,增长教师专业知识;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到企业实践、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通过高校送培,为教师继续教育充电加油;通过专家指导,引领教师教学能力成长。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市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提高教师参赛能力和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校际教研交流活动,针对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促进教师走出去与兄弟学校加强横向交流。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2019-2020年度,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累计2100·天。四类教师培养161人,比去年多15人,具体培养、培训情况见表28

28 2019-2020年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一栏表

教师参与培训数量

(人、天)

年度

国家级培训

市级培训

区级培训

校本培训

其他培训

教师企业实践

2019

120

130

500

410

100

740

2020

200

300

500

500

200

600

教师提升级交流情况

(人、项)

年度

学历提升

职称提升

区级及以上课题承担数

受邀出校交流经验数

2019

2

10

2

2

2020

0

16

2

8

教师参与科研及社会服务情况

年度

教研成果获奖数(个)

科研成果数(个)

技术开发成果数(个)

社会服务

成果数(个)

课题

论文

书籍

2019


3

5

2



2020


4

9

1



2.教师获奖情况

本年度多位教师在市级、区级论文评比与市级技能大赛中荣获奖项,具体获奖情况见表29

29 2020年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奖项名称(全称)

级别

总数

(个)

一等奖

(个)

二等奖

(个)

三等奖

(个)

1

重庆市2020年度教育教学成果学术论文

市级

2

2



2

梁平区2019年度教育教学成果学术论文

区级

13

2

2

9

3

重庆市第十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师组)

市级

3

2

1


4

2020年“衡信杯”全国财税服务技能大赛(中职组)

国家级

3


3


(四)规范管理情况

1.现代治理改革

依据党中央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路径,加快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促成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和重庆市产教融合联盟及政、行、企、校在重庆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强强合作,构建中高职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发展平台,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为牵头单位,联合8所高等院校、市内外47所中等职业学校、22家企业以及市职业教育学会、市教师教育学会,成立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

一是加强产教融合,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共引进5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筹建了2所产业学院,校中厂1家,创客空间1个。先后邀请21位思想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企业技术精英进校任教,指导学生技能培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累计培养了1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有超过100人被产教融合企业录用。

二是校校合作,积极开展校级交流活动。通过与重庆市内外学校进行校际学科教研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学科教研交流平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校企协同、校际联动、名师引领、同仁互培”等师资建设路径,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是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支持,聘请专家学者指导学校高水平建设。学校出台《临聘教职工管理办法》、修订和完善《教职工请假制度及考核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方案》、《年度考核方案》、《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及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涉及学校发展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如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年度考核方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方案以及学校财务收支情况都向学校教代会提交报告,大家群策群力,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五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引导社会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监督及管理。学校形成三级家长家长委员会,其中班级、部级家长委员会分别由3-5名家长组成,校级家长委员会由各专业部推荐9名人员组成。广大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生管理,针对校园热点问题,如校服购买、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等管理环节出谋划策并直接参与管理,效果良好。

30 2020年现代治理改革情况一览表

新设校内外治理机构名称

调整机构名称

改革校内外机构数量

编制修订制度数量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


1

6

2.教学管理

引导全校教师树立教学为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在专业部、教研组双重管理体系上,加强教务处的工作指导,在原有人员配置上加强教学督导力度,专人负责教学督导检查,每周形成教学督查报告通报给专业部,每月形成教学督查简报上报给学校党政联席会,实现教务处督导、专业部巡查、教研组指导的教学管理常态。

31 2020年教学管理机构及运行统计表

教学管理

(人)

学生管理

(人)

财务管理

(人)

后勤管理

(人)

安全管理

(人)

科研管理

(人)

合计

6

20

6

15

12

3

62(含外聘)

校领导听课人均次数

(次/学期)

校领导深入实践教学场所人均次数

(次/期)

教学事故数量

(次/学期)

学生迟到率

(人次/100·周)

学生缺课率

(人次/100·周)

40

40

3

2

2

3.教师管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校教师立德树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坚持每期集中开展5次以上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督查组”,通过教案检查、推门听课、课后评课、参加专业部会议、参加教研组会议等多种方式指导并监督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校长+专业部分管领导+专业部长+教研组四级“教师有约”谈话制度,努力提升服务意识,激发教师从教热情,强化优良教风。

4.学生管理

学校坚持以把“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成就不简单的事,把平凡的人做好成就不平凡的人”作为育人目标,通过有序教育和德育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形成有序的心理、有序的行为、有序的习惯,实现自我管理。同时积极按我校特有的中职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七个一”(一副健康的体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书法、一篇优美的文章、一项熟练的技能、一副响亮的歌喉、一颗感恩的心)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主题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纪律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5.财务管理

学校财务管理机构由总务处下设财务室、分设会计、出纳、统计岗位,财务人员坚持每年参加市区组织的财务知识提升培训,坚持完成财务人员年度网上继续教育培训,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有规范预决算管理制度、收支业务管理制度,各类收费严格按照区发改委收费文件执行,学校每年接受纪检审计机关财务审计,每年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

6.后勤管理

学校设总务处负责后勤管理、分设水、电管理、维修管理、资产管理、绿化管理等岗位,建立了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严格执行先申报后采购,万元以上物资全部实行政府采购网上询价采购。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坚持做固定资产登记、报废工作,固定资产实行按月折旧。加强学校水、电、气等能源消耗管理,做好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的日常查维护,在保障好学校正常运转同时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学校后勤管理始终努力做到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

7.安全管理

学校设有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小组,由德育处具体负责学校整体安全工作,下设保卫科,并设有微型消防站。学校制定了《校园安全稳定一岗双责制度》、《保卫科工作制度》、《门卫工作制度》等相关安全工作制度,在由专职校园保安、教师护校队组成校园安保队伍的基础上,我校还创造性地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士官生学院合作,引进大三消防士官担任我校校园安保和义务消防队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校园安全人防力量。学校按相关要求每学期都举行消防、应急疏散、反恐防暴、疫情防控等相关演练,并每周进行管制刀具和违禁物品收缴。在疫情常态下我们严把校门关,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按要求进行校内消毒,同时对校内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学校还开展了将清洁工具请出教室的有序清洁工具摆放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教室环境,确保了师生安全。

8.教科研管理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用心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职责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培养教育科研意识,用课题引领课改方向。二是提炼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用文章发表、论文评选彰显教师技能水平。三是推动学生征文指导,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四是做好课题研究组织与指导,培养年轻教师科研能力。五是做好教育科研服务工作,为教师评级晋升铺路。

本年度,有不少老师积极加入科研课题之中,目前有三个在研课题,有全国职业教育学会十大课题,也有重庆市级课题。有许多教师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文章,在不同级别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市级一等奖2个,区级一等奖2个,区二等奖2个,区三等奖9个。

9.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创新质量保证机制,提升质量保证能力,教学管理部门落实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从实施路径上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就是要完成“确定目标”、“聚焦质量”、“查找不足”、“完善提高”系列工作过程;从任务要求上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就是要完善校内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观。完善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中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不忘初心、保持定力,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向社会提供有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能力建设

学校设有德育处、校团委等德育工作机构,实行专业部系管理制度,分为计算机部、机电部、美旅部、财经部,各专业部设有德育副部长或者德育部长助理负责本专业部的德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了对德育系列进行校内培训外,还通过外请专家到校进行德育讲座,派德育系列教师到其他中职学校交流来促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学校在按规定开设相关思政课程的基础上,还积极利用学校有序教育大课堂开展大德育思政教学,与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士官生学院合作,通过士官生加入我校德育团队进行学生管理,学生违纪人数大大降低,在今年我们还新设了体艺卫处,进一步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2 2019-2020年各校德育工作情况一览表

年度

德育机构名称

专职教师数

(人)

学生违纪率

(人次/100·周)

德育课程开设情况

(学时/周)

心理辅导教师数(人)

2019

德育处、校团委

8

0.0337人次/100·

2学时/

2

2020

德育处、校团委

8

0.0302人次/100·

2学时/

2

2.文化育人工作

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积极开展学校育人工作。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七个一”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与“七个一”相关的20余个社团,让学校的学生人人有社团,人人有活动。今年,我校成为梁平区校园文学社创作基地,学校5000余名学生参加多种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其中,1名学生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朗诵二等奖;1名学生获得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朗诵一等奖;1名学生获得重庆市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书画类作品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二等奖;3名学生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三等奖。20余名学生荣获区级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一、二、三等奖。我校作为全区禁毒示范学校,邀请团市委教师到我校宣讲,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让全区师生观摩我校禁毒教育宣讲课堂,我校的禁毒宣讲课堂得到了重庆卫视频道的报道。

33 2020年各校社团活动情况一览表

序号

全校性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参与人次

社团数量(个)

社团人均数(人)

月活动次数(次)

1

梁平职教中心“柚花朵朵”征文比赛

2019.9

4898

1

50

4

2

梁平职教中心“书剑报国”武术俱乐部

2019.10

100

1

55

12

3

梁平职教中心书画展示

2019.11

3231

2

35

12

4

梁平职教中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展示

2020.5

4898

1

50

12

5

梁平职教中心礼仪展示

2019.12

578

1

35

12

6

梁平职教中心“一副健康的体魄”展示

2019.11

3231

1

50

12

7

梁平职教中心舞蹈展示

2020.5

100

1

50

12

8

梁平职教中心校园解说展示

2020.5

3231

1

30

8

(六)党建情况

2020年,中共重庆市梁平职教中心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以党建带动团建、工会、妇委会、关工委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学校各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扎实有效开展支部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党员带头,党建助力,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教育教学的每个岗位上。

四是发展党员工作良性发展,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已形成梯队。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与效果

本年度学校坚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坚持“三高”“两建”“一权”的企业准入机制,全年新增校企合作单位4家,新建校内产业学院3家,校企共同招生466人,引入企业兼职教师20余人,真正地实现了教育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4 2020年专业大类校企合作重点企业统计表

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签订协议涉及专业大类

1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

2

重庆两颗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数控技术应用

3

梁平区皇家宝贝幼稚园实训基地

学前教育

4

万科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

5

重庆市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

美发与形象设计

6

重庆精匠美容美发有限公司

美发与形象设计

7

重庆富彩科技有限公司

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

8

重庆维享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

9

重庆戏水族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旅游服务与管理

10

重庆宇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

11

重庆田觅商贸有限公司

计算机

12

华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计算机

13

重庆凯成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

14

月佳乐月子中心

旅游服务专业

(二)学生实习情况

本年度累计安排1062人到市内各产教融合点参与生产实习,特别是在2020年春,学校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安排565名同学入职市内各大企业,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为恢复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学校制定了《2019-2020学年学生实习指导工作方案》,明确了实习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快速适应企业要求,如何处理职场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惑等;出台了《梁平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实习值班教师管理办法》《梁平职业教育中心顶岗实习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预案》,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35 2019-2020年学生实习情况一览表

年度

顶岗实习学生总数

(个)

购买实习保险学生人数

(个)

购买保险险种

名称

市内顶岗实习

学生人数

(个)

市外顶岗实习

学生人数

(个)

学生顶岗实习平均时长

(天)

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

%

2019

232

232

学生意外伤害保险

232

0

180

98%

2020

213

213

学生意外伤害保险

213

0

182

99%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本年度,学校联合市内外著名企业新建了“云店街大数据产业学院”“华云VR虚礼现实产业学院”“月佳乐母婴护理产业学院”等三个集团化办学试验点,校企合办特色专业共招生466人,同时聘请了20余名企业专家到校任教,用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最实用的专业能力培训,实现了集团化办学教育与产业的有序结合。一年来,教育成果明显,很多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认可,在校生也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一定的收入。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学生获奖情况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梁平区、重庆市三级职业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通过举办全校师生参加的校内技能大赛,选拔技能尖子参加区、市级技能大赛,培养师生工匠精神,特别是通过技能大赛,让更多优秀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2020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重庆市第十二届中等职业技能大赛12个项目的竞赛,8个项目获奖,其中二等奖8名,三等奖5名的成绩;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了重庆市第十一届中等职业技能大赛13个项目的竞赛,8个项目获奖,其中二等奖2名,三等奖12名的成绩;同年组织学生参加梁平区2019年职业技能大赛四个项目的竞赛,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的成绩。

36 2019-2020年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单位:个)

序号

竞赛类型

获奖专业名称

(简写)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2019

2020

2019

2020

2019

2020

1

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

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3

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财经商贸—会计技能(财税一体化)




2



2



财经商贸—会计技能(电算化)




1

2


3



财经商贸—手工做账




3

3


6



化妆与发型设计(标准卷杠)




1



1



化妆与发型设计(晚宴化妆造型设计)




1



1



通用—职业英语






2

2



信息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2

2



化妆与发型设计(新娘化妆)






1

1



旅游服务—咖啡制作



1


1


2



信息技术—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1


1


2



加工制造—机械零件测绘





2


2



交通运输—车身修复(钣金)





1


1



汽车机电维修(维护)





1


1



旅游服务—酒店服务





1


1

4

区职业技能大赛

焊接

1




1


2



车身修复



1


1


2



美发

1


2


3


6



美容

1


2


3


6




3


7

8

20

5

43

2.毕业生质量

在教育教学中,我校一直将“有序教育”放在首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的学生作风硬,执行力强,吃苦耐劳,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见表37

年度

毕业学生数

(人)

直接就业数

(人)

市内就业数

市外就业数

数量(人)

比例(%

数量(人)

比例(%

2019

1184

273

273

100



2020

1313

189

189

100



年度

对口就业率

%

初次就业

月收入(元)

创业率

%

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2019

86.05

3500

0.42

99

2020

87.96

3600

0.08

99

37 2019-2020年学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

(二)社会服务

1.培训服务

我校本着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在2019-2020年度,我校涉及的培训项目的总规模达到2358人次,其中涉农培训人数为382人。20209月,我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61人;参加中职教师实践基地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培训)财经商贸类培训人数为73人;2020年校际交流同仁互培活动人数共计935人。详见表38

38 2020年社会培训及服务统计表

承担社会培训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性质

(公益/有偿)

培训人数

(人)

培训天数

(天)

培训形式

中职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培训)财经商贸类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公益

73

5

线下培训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

梁平区人社局

公益

484

15

线下培训

重庆蜀达饲料有限公司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

梁平区人社局

公益

62

7

线下培训

重庆戏水族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

梁平区人社局

公益

15

7

线下培训

保安入职培训

重庆市市公安局

有偿

789

240

线下培训

2020年校际交流同仁互陪项目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公益

935

50

线下培训

涉农培训人数(人次)

382

街镇、社区、乡村社区教育参与情况

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建设参与情况

项目/事项名称

参与人次

项目/事项名称

参与人次

保安入职培训

703

2020年校际交流同仁互陪项目

935



中职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培训)财经商贸类

73

2.技术服务

2019-2020年度,我校承担了区劳动局2020年技能鉴定,历时五天服务人数543人。详见表39

39 2020年技术服务统计表

技术服务项目/事项

服务人数

(人)

性质

(公益和有偿)

服务天数

(天)

服务形式及效果

区劳动局2020年技能鉴定

543

公益

5












3.文化传承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技艺,让少年儿童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产教融合竹帘传承人孙英老师同区少年宫一同参与了2020年“情暖童心,梦想大课堂”校园活动,把竹编手艺带进了校园。下图所示为我校非遗项目。

(三)对口支援

1.精准扶贫

2019-2020学年,我校继续与梦梁村、蓼叶社区、龙磨村、云佛村的17家贫困户实现无缝对接帮扶,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一对一进行帮扶,每个月积极开展精准扶贫走访活动,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等,通过购买贫困家庭的绿色农副产品、手工产品等有效措施,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实现精准扶贫。

40 2020年精准扶贫进行一览表

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参与情况

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帮扶情况

项目/事项名称

参与人次

项目/事项名称

帮扶人次

对口帮扶贫困户

17

对口帮扶贫困户

17

2.对口帮扶

学校开展了与忠县职教中心间的示范校建设的校际帮扶,参与人次达300人;与32家企业共同共同参与了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联盟和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

41 2020年对口帮扶一览表

校际帮扶情况

校企帮扶情况

项目/事项名称

本校参与人次

项目/事项名称

帮扶企业数

示范校建设帮扶学校(忠县职教中心)

300/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联盟;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

32

3.服务抗疫

针对疫情下中(职)小学生的学习,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指导意见》、《重庆市教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和《重庆市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指导方案 》等文件,为回馈社会,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疫情下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假期防控工作

寒假期间,根据上级文件指示,我校全面摸底排查全校师生到武汉或于武汉返渝人员接触情况。我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于26日会后立即布置落实,于27日向区教委体卫艺科报送我校师生到武汉人员或与武汉返渝人员接触的相关信息,每天摸排师生情况并上报。并通过电话、微信等途径要求全体教职工提高政治站位,不信谣、不传谣,管理好学生群和家长群。加强家校联系和学校与社区村组的联系,防止疫情的蔓延。

放假期间学校利用学校大门前LED屏、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等媒介积极向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宣传科学防控知识。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转发《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致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正确引导师生和学生家长及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量减少到通风不畅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引导师生、学生家长假期不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聚会、聚餐;引导师生、学生家长假期不要前往武汉等疫情地区;引导学生和家长保持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和锻炼;强调有咳嗽、喷嚏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衣物遮挡口鼻以减少病菌传播;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及时到指定的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2)广泛开展防控宣传

学生返校后,通过学校LED显屏宣传告知相关防控措施和要求,通过学生、家长微信群、电话等多种媒介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防控义务告知,向全体师生发放电子版返校健康承诺书,明确告知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个人须承担的防控义务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以及违反后将承担的责任。

3)青年教师担当志愿者,服务一线

疫情防控期间,我区各乡镇、村落等皆设置有大大小小的劝返点,社区、街道等设有疫情工作点。我校很多青年教师参与到这一系列的防疫工作中,在各个站岗点,严密管控外来进区车辆,对他们进行体温的测量和去向登记,并且跟随街道办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逐户排查,做到不漏一户。展现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勇于担当、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4)落实困难学生口罩供应

我区高中所有学生开学复课,在全社会都为此欢呼庆祝的同时,学校疫情防控的压力也直线上升。根据上级要求,为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我校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特别要求所有师生上课和近距离接触时必须戴口罩。然而,这也给困难学生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为此,学校决定免费向六类困难家庭的学生发放口罩,保证困难学生上学都有口罩佩戴。六、举办者履责

(一)办学经费

1.经费筹措

学校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学经费有保障,教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由财政全额拨付,公用经费由财政部门按在校生人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2600.00元。2019年收入合计5267.7万元,其中生均财政拨款4848.17万元,项目经费60万元,住宿费及其他收入359.53万元。2020年收入合计5099.2万元,其中生均财政拨款4605.73万元,项目经费147万元,住宿费及其他收入346.47万元。

42 2019-2020办学经费收入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

年度

生均财政拨款

项目经费

学费收入

其他收入

总计

2019

4848.17

60


359.53

5267.7

2020

4605.73

147


346.47

5099.2

总计

9453.9

207


706

10366.9

2.经费支出

学校经费支出在优先保障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和日常教学运转经费的情况下,着力加强教学改革及研究、实训设备购置经费的投入,2019年教改经费投入112.45万元,2020年教改经费投入达到134.7万元,2019年实训设备购置支出367.8万元,2020年实训设备购置支出269.39万元。

43 2019-2020办学经费支出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

年度

教学改革及研究费

日常教学经费

师资队伍建设费

实验实训设备购置费

图书

购置费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费

其他

支出

总计

2019

112.45

561.74

3551.83

367.8

24.52

144.14

538.61

5301.09

2020

134.7

587.67

3579.48

269.39

23.36

87.82

416.78

5099.2

总计

247.15

1149.41

7131.31

637.19

47.88

231.96

955.39

10400.29

(二)政策措施

1.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形成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经过教职工多次讨论,学校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反复商议,行政办公室执笔,十易其稿形成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分配方案,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二是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梁平教人〔201751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新组建了学校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推荐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年度考核、届满考核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评审工作。并组织教职工学习文件,掌握政策规定和职务晋升条件,同时讨论、修改、完善本单位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推荐方案。制定了学校特色“特殊贡献”项目的具体加分细则,包括职教高考状元、学生巩固率、产教融合加分、教师技能大赛市级一等奖等,通过政策引领,激励更多教职员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作贡献。

三是增加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推荐工作透明度。在校内公示栏张榜公布,同时学校QQ群、微信群等校园公众平台对教职工职务晋升的得分情况及名次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能够体现各申报对象的各项具体量化得分,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通过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了指标公开、程序公开、条件公开、方案公开、结果公开,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做到让全体教职工满意。

2.学校改革发展政策支持

梁平区人民政府和梁平区教育委员会分别作为学校的主办者和主管者,为了更好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具体体现在:

继续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了办学自主权,使得学校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和教师编制紧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同意学校继续面向社会聘请一批能工巧匠,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了师资严重不足的重大疑难问题。

为了进一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梁平区人民政府和梁平区教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例如:鼓励学校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招生过程中,专门召开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招生和发展的政策;继续推行校企合作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申报重庆市中职学校会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成功,并专项建设经费100万元,用于我校会计专业建设,为提升我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搭建平台。

七、特色创新

(一)同仁互培探新路,师资建设育英才

为推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校以“三教”改革实践为目标,以校际同仁互培为载体,成立重庆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助力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能力强的中职教师队伍,以适应城乡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新局面,解决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难点和堵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农村中职学校追赶城市中职学校闯出一条新路。

为实现“同仁互培”,我校教务处组织实施,各教研组团结协作,各学科、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贯彻“走出去、引进来”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校际同仁互培活动的实践探索。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研究必要、且能实现的创新之处是:一是组织机制上的创新;二是教师成长路径上的创新;三是紧密联系企业的创新;四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五是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创新;六是校企共同发展机制的创新。

互培活动,成为了良性循环的教师成长之路。一年来,我校有二十多位老中青教师走向校际讲台,谢世杰 谢长思 熊雪莲 汪茂玲 牟能发 段佳佳 王佳欣等人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同时在互培中,也加深了校际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形式了教学团队的良性互动。参与面广泛,几乎囊括了全校教师。校际研讨课融合,优质资源整合,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教师积极进取的自觉性。专家的介入,为课改注入了新知识、新动向、新动力、新活力。同时,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构建了立交桥,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高平台、大平台。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农村中职学校,我校要继续坚持以“守正创新、校际互动、校企联动、专家引领、同仁互培”为校际同仁互培活动的运行思路,围绕三教改革进行教学实践,进一步推进我校具有时代特点、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服务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梁平职教中心以“有序教育大课堂”育人模式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大胆探索与创新,提升育人质量,有力的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并发挥了示范与引领作用。

1.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

我校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基地5个,外包服务车间2个。学校每年输送的学生为平伟电子科技公司创造产值超过2个亿,为平伟实业实现梁平区龙头企业和全国光电行业前三甲发挥重要作用。在与重庆圣雅菲的合作中,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200余名。在与福建奥金针织有限公司的合作中,不仅培养了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校内生产车间创造产值1800万元。此外,我校今年更是增添了四个校企合作单位:月佳乐月子中心、云店街电商、灵泉电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云科技有限公司。

2.培养了一支校企合作师资队伍

产教融合培养了一支既懂企业管理和文化,又懂教书育人的中青年师资团队。两年来,学校有近70人参与到产教融合中,他们既有学校的行政领导,专业部长,又有一线教师,有12人担任企业的车间主任、经理、店长等。教师在学校和企业一线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管理和育人的能力,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3.锻造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产教融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而且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平伟电子科技公司,不少学生从入厂时的叛逆到最后的主动参与,彰显了有序教育与产教融合培养出来的优秀职业素养。在圣雅菲,许多学生不到一年已成为企业骨干员工,蒋娅同学月薪已达7000元。在与3158信息技术公司的合作中,不少学生让企业老总刮目相看,个别优秀者已成为成都片区经理。

4.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产教融合带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不仅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名片,也向周边不断发挥着辐射引领作用。两年来,已有上千家政行企校的单位人士到校参观交流。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在编教师老龄化严重。近年来,学校极少新进年轻教师,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任课老师老龄化严重,导致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欠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失调,究其原因是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为学校增加编制和乡镇选调教师。

2.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为了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学校聘请外聘教师补充在一线教学岗位上,但是由于外聘教师稳定性不够和教学经验水平不足,导致学校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或有下降。

3.专业技能水平降低。由于年轻的、年富力强的专业课教师的缺失,导致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改进措施

1.实情上报教师缺口,力争教委多分教师到校任教。加强编制和资金激励措施,激发在编和外聘教师潜能。科学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规划,激励职教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信息化运用能力,科研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等,加大企业培养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培养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定期选派教师到各周边学校举办讲座、观摩学习、公开课、示范课,促进良性互动,优化优秀教师的培训,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让他们做好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科研、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真正起到教育教学排头兵的作用。

3.以校际同仁互培为载体,成立重庆教师教育学会华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助力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能力强的中职教师队伍,以适应城乡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新局面。

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