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而言,漏米岩不仅是儿时的快乐、成长的陪伴,更是教育我们一生的哲理。
我家就住在梁平,漏米岩下。
据老人们说,漏米岩又叫狮子岩,从我家的院子仰头看去,正好看见一头侧卧的雄狮,在那片蓝天碧草中,慵懒而坚定。云雾之中,它似乎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存在,但对我们这些当地人而言,它又是亲切而温润的,因为,那是我们爬了千次万次的山崖。
从山脚爬到山顶,不过区区半小时的时间。一条蜿蜿蜒蜒的小径、两旁翠翠青青的庄稼,一样的泥土、一样的岩石、一样的天地……它似乎是平平无奇的,我们也一样的在上面撬野椿、捉蚂蚱、挖来土豆烤着吃,翻山越岭的玩乐,也丝毫不会觉得疲倦。我们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只知道,自我们出生,它便卧在那里,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在他们出生时,它亦已经在了。它就在那里,一年又一年,它的故事,也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爷爷说,这岩上啊!每一块石,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坑,都有它的传奇。
我们许许多多的孩子,端着板凳围成一个圈儿,一边望着那雄狮,一边听老一辈讲述着它的故事、它的传奇。
古代有一乞丐(亦或是化缘的和尚,暂用乞丐),性情懒惰贪财,讨饭行乞路过此岩,暂住宿夜,第二天遇着下雨,不易下山,又冷又饿在洞中蜷成一团。正闲着无聊,偶然发现石壁顶上有一小孔,“仿佛若有光”,半明半暗。乞丐觉得奇怪,就用小竹筷捅那个小孔,谁知竟断断续续掉下米粒来。他眼睛一亮,惊喜若狂,就用讨饭破碗盛接,用时半天,接了一小破碗,他就用烂砂罐舀水拾柴熬煮起来,一顿正好吃个饱。一日三餐不多不少,刚够他吃饱。这样享福了几天,他渐渐滋生了贪欲,想着要是能将孔扩大一点,让它每天多漏一些,日有结余,可向市场出售,捞取大钱。于是他急不可耐地去寻找工具,想找个钻子、手锤之类的东西来扩大漏孔,可找来找去,只有他那根用来赶狗的木棍。于是他八字脚一叉,用木棍用力地去捅小孔,谁知一不留神,脚下踩滑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强忍疼痛,爬起来又捅,不巧木棍又被折断了一截。他用剩下的半截木棍再捅,终于将洞孔捅大了一点,米“哗哗”地漏了下来,可刚好将他那只破碗装满的时候,又停止不漏了。然后接下来的三天就只漏粗糠,再后来连粗糠都不漏了,乞丐空等了几天,不见漏米,肚子也饿得难受,怀着悔恨,只好拿着他那半截打狗棒、破碗、破砂锅下山乞讨去了。
小时候,听这故事只觉得有趣,也不止一次跑到山上去观赏那个被小乞丐凿出来的大窟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论着那个小乞丐怎么凿开了这个洞,不漏米了又怎么办,甚至想寻找一点米的蛛丝马迹。
慢慢地,我长大了,再看着那雄狮,在岁月荏苒、疾风劲草间仍旧风雨不倒,陪伴着我们的时候,我才在这蹉跎间恍然明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我们梁平人的品性啊!
梁平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了上千年,孕育出了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双桂堂,流着潺潺净化山泉水的沁水寺,蕴含着美妙爱情的观音洞等佛教圣地。佛家有言“一时贪心起,百万障门开。”,梁平人深受佛家理念的影响,知足常乐,懂得为人不可有贪欲。故事中的小乞丐,因为一时的贪欲而造成了恶果,那份够他度日的米粮,是他所应得、可得的东西,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是他应当去惦念的了,再想,便是贪欲。上天有好生之德,惜他性命赐他米粮,他却不知足,妄想不劳而获得更多,只会适得其反,最终一场空。梁平人便是深深明白着这个道理,他们挣自己所该挣的、得自己所该得的、守自己所该守的,不会贪,不会惦念自己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也正是这一份一直传承着的哲理,孕育出了淳朴踏实、勤劳务实的梁平人。
但梁平人并不是墨守成规、不知进取的,他们懂得创新、与时俱进,正是如此,才有了今日的新城风貌,才让更多的外乡人知道梁平、向往着梁平。《礼记·乐记》有言“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梁平人明白,人是不可忘本,不能动了本源的。其实,小乞丐想探索窟窿漏米的原因本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的目的是贪,且动了本源。那个小窟窿,就是这一切的本源,是不可撼动的根基,一旦动摇,一切将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所以,梁平人自在这个地方扎地生根,千百年来,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发展,但从未动过本源。那百里竹海的翠竹依旧挺拔碧绿,那广袤田地间的柚子依旧香甜可口;那滑石寨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那许久没用启用的飞机场依旧百年不毁;那简陋偏僻的沁水寺依旧流水潺潺,那双桂堂的香火,也一直都不曾断。梁平无论再怎么变化,再怎么发展,这些传承梁平传统文化的本源,永远都不会改变。
哦!还有漏米岩,那头在风风雨雨中守护了梁平一代又一代的雄狮,那寄托着梁平人不贪婪、不忘本的山岩,也永远都不会变!
作者简介:李梦婷,笔名踏羽,重庆市梁平县金带镇人,初中毕业于梁平县梁山初级中学,高中毕业于梁平职教中心,在读重庆文理学院。梁平作协会员,重庆市网络作协会员,腾讯文学签约作家,阅文官方书评团书评员,重庆文理学院清风杂志社副主编。写有长篇网络小说《名门弃女:医仙要复仇》《萌兽来袭:师尊求带走》和书评《美人如玉剑如虹》《刹那间芳华,留下绝美遗憾》等。歌舞剧本《我的青春》获市二等奖,原创诗歌《我,就是你的妈妈》《青春的尾巴》排练演出获校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