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中学高2022届23班 曾 贞 指导教师:陈红霞
爷爷说:“院里佝偻的酸橘子树,从没结过甜橘子,就像咱们家。”
焚香似的树烟袅袅婷婷,书屋的白墙黛瓦上树影婆娑,靠窗的桌面上图书垒叠,借一段四月的光,在万籁俱寂的光影里翻开书页,于蜗角一隅的农家书屋里观苍茫天地。从一本本书里,我窥见了静谧深海里荧光迷迭的水母群;窥见了世界尽头的瑰丽极光;窥见了都市里不同于农家书屋的富裕繁华。
当我茫然于大千世界,愤懑于贫富差距的时候,爷爷刚从田里栽完新苗来接我。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如晒干的橘子皮,被毒辣的骄阳晒皱了,甘甜的生命力都被蒸发了,只留下了酸与涩组成的沟沟壑壑,却在看见我读书的时候,被欣慰撑得舒展开。他反反复复地念叨:“读书好,读书好!考上好大学,过上好日子!”
他身后远山如黛,檐角攀上一枝盈灵新绿的丝瓜蔓,正是人间春意闹,酸橘子树却吝啬地挂出三两片叶子。我通过阅读书中的繁华世界,认识到这里虽山清水秀,但也贫穷。咀嚼着《悯农》的一字一句,我攥紧了书,暗自下定决心,要让家人都过上书中的美满生活,带他们去看看遥远的极光。
但比靠读书出人头地更快的,是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野树莓和爬藤小番茄渐渐成熟的季节,正读初中的我和爷爷一起送走了来访的扶贫办工作人员。崭新的风扇吹走躁意,酸橘子树愜意地挂上玲珑的花。连雨不觉春去,一晴方知夏深!旧风扇扯着嗓子呼啦啦喘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贫困却已悄然离去。高等学历返乡工作的青年工作人员离开前拍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说:“扶贫先扶智,咱农村人比不过城里人资源丰富,多去农家书屋读读书,好好学啊!”曾经狭隘的目标因为扶贫得以改变,前往未来的阶梯也被国家用书屋项目尽力铺好。热泪滚烫,曾在书屋里反复读过的字字句句翻涌成浪,拍走了压在心头的礁石,我终于真正跃出四方天空的农家书屋,眼底映出万千山河。如同杜甫目睹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透过自身的不易,我看到万千人民的难处。
曾为井底之蛙愤慨世事,一朝泮林革音萌生远大理想。至此,在圣贤书与生活的共同催化下,结出尚且青涩的果实。
我要不懈奋斗,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幼时向往的极光固然瑰奇,但近在咫尺的万家灯火却更为温暖。《热风》告诫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雷锋日记》劝告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巴金写信说:“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即使我只是一块木柴,我也愿望让自己化为灰烬,为人间添一点温暖。”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这本书更是通过疫情给我们上了最动人的一课。自书中璞玉浑金般的先辈中习得万般美德,自天降灾难中沉默守望的芸芸众生中深刻认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在为集体奉献中得到升华。我立志,并非求个人华彩乐章,只为鞠身为民做人梯。就像那位年轻的高学历扶贫办工作人员一样,将这份奉献精神、这个崇高的理想传承下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比长久如云漂泊。一点星辰的光,要经历几亿光年的跋涉,才能落入人类的眼底,它千里迢迢却只能为黑夜添上一点微不足道的亮。王安石说:“看似寻常却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但我甘愿为我朴素的梦想,风雨兼程,披星戴月,以满衿汗泪灌溉橘子树上来之不易的果。曾在烈日酷暑忍受着热风如饥似渴吸收知识;曾在寒冬腊月裹成熊样奋笔疾书、温故知新。疫情期间,网课学习不曾懈怠;复学之后,勤学苦练未敢放松。曾在辗转反侧的午夜祈望有人驱散未来的迷雾,如今每个案头灯幽的夜晚消化着晦涩的知识,希望未来能点燃一捧刺破阴霾的火。养羽翮,待扶摇。跋涉不过迢迢银汉,少年意气何不敢?拼尽一切奔向梦想,我正在路上!
今日,我坐在农家书屋,一字一顿写下我的梦想。大字不识的爷爷问:“写的啥啊?”我笔未停:“我写我想不懈奋斗,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爷爷拍拍草帽,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不住地喃喃“好!”草籽从他掌心的裂纹滚落,待来年春天,阶下新碧色。在正好的人间韶光里,林涛与人语应和成一片温柔的潮声。晨光起于书屋黛瓦之上,必将铺满阴霾之地。而院里佝偻的橘子树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甜橘子,向阳而生的甜橘子将会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比少年人的胸膛更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