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馥江同志先进事迹
何馥江,男,1987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于2019年返乡创业,2020年初在梁平区双桂街道黄泥村流转荒地200亩从事农业+乡村文旅产业。
一、特色水果产业深耕。经科学规划,精准选种枇杷、桑椹、桃子、李子、脆柿、柑橘等10多个品种,经过5年精心管护将200亩荒山坡地、低产旱地经过改良后,建设成一个特色水果种植与林下套种养相结合的四季生态观光采摘基地,实现了撂荒地再开发与土地的高效利用。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从传统粗放种植向精细化、标准化种植转变,大幅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采用间作套种、养模式,在果树行间种植豆科、绿肥、单季矮化植物和林下养殖。一方面,这些作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对耕地的污染;另一方面,它们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起到固土保墒的作用,进一步保护耕地质量。
二、在品牌建设与运营方面。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内涵,将本地的自然风光与特色水果相结合,突出乡村、自然、生态和水果的独特品质。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果品牌,自然好果原味来 “归原果寨”和“到六湾”;为延伸产业链,逐步引进了先进的水果加工设备,开发了果酱、果干等深加工产品,不仅解决了水果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产业优势提供社会化服务、服务和指导相关联产业。近5年来单涉农用工方面累计工资支出超60余万元,带动附近70多户增收和就近务工创收。
三、乡村观光体验。多元融合,沉浸体验:在水果采摘季,精心规划观光路线,游客可以漫步果园,欣赏果实累累的美景,了解不同水果生长过程,感受田园风光。同时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花期花色的观赏植物,设置观景台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增强游玩趣味性和舒适性。种植矮化向日葵、打造向日葵赏花小道,已连续多年成为梁平向日葵网红打卡地。
四、引流策略创新。1.新媒体营销:利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自媒体等线上渠道,发布果园美景、水果生长过程、趣味农事活动等原生精彩内容,吸引粉丝关注。2.旅游合作:与周边城市的自驾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蹭上西南禅宗“双桂堂”的旅游热度、将我们的乡村水果观光纳入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来自周边乃至主城区自驾团队游客,“上午游双桂堂、中午吃斋饭、下午到归原果寨赏田园风光品自然好果”已成游客的标配路线。游客到访量逐年递增,适逢采摘季,周末和节假日经常出现游客高峰。3.口碑传播:凭借优质的水果品质和良好的旅游体验,游客回购和转介绍率持续增高。通过游客自发的朋友圈、短视频分享及转介绍,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游客,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源源不断的新游客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通过基地引流直接带动周边农副产品产地直销,促进老百姓在家乡就能就近增收创富。
五、投身一线、服务群众。2022年积极投入抗疫一线保卫战,先后多次参与竹博园核酸采集点核酸采集相关工作;美丽泽京,兴茂盛世华都的追阳工作。帝豪时代广场的夜班守点工作。2022年8月在双桂街道、黄泥村支两委的组织下,积极投身抗旱一线,在黄泥村革新水库轮班守点,做好防火、防灾的准备措施,并做好群众的引导和宣传工作。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中,参与锯子口/杨家岩等多处图版的高危险、高复杂性地耕地整改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和安全工作。
唐万友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唐万友,男,1985年5月出生,高中学历。2010年开始探索鱼菜共生种养模式,2015年返乡创业,在梁平区复平镇安平村三组流转5亩土地从事唐林家庭鱼菜共生家庭农场,2023年又在梁平区梁山街道流转54.6亩土地扩建鱼菜共生城市共享菜园科普研学基地。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创新始终是破局发展的关键密码,作为梁平区特色鱼菜共生共享菜园科普研学的开拓者,以"生态"和"共享经济"为双引擎,将传统农业升级为融合生产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打造出一条惠及乡亲的致富道路,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
为了深入了解鱼菜共生技术,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学习之路,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参加各种农业种养技术培训,拜访鱼菜共生行业专家,回家后租下本村5亩闲置土地,搭建起首个试验大棚,白天在田间地头实操,晚上整理笔记研究原理和实操总结,初期遭遇水质调控失衡,蔬菜根系腐烂等问题,连续半年吃住都在大棚,通过安装水质监测系统,调整蔬菜品种配比,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逐渐掌握了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和核心种养技术要点,最终研发了鱼菜共生二培种养生态平衡系统。
在解决技术难题后,大胆创新经营新模式,将部分大棚划分为100个"城市共享菜园"单元,每个单元包含5平方米种植区和1立方米养殖区,推出"线上认养+线下体验"服务:可实时查看蔬菜生长情况,周末还能带着家人参与播种采摘;共享菜园产出的蔬菜和水产品归地主所有,这种"生产+消费+体验"的闭环模式,既满足了都市人群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为提升鱼菜共生城市共享菜园的吸引力,还开发出特色增值服务:开设学校科普研学+亲子农耕课堂,邀请农业专家讲解鱼菜共生原理;举办"丰收节"活动,组织市民参与捕鱼,采摘比赛;推出定制化礼盒,将新鲜蔬菜与活鱼搭配销售,这些创新举措让鱼菜共生城市共享菜园迅速走红,开业首年就吸引了100多户家庭认养,年销售额突破100多万。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父老乡亲富才是真的富,于是他在2023又成立了重庆渔财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吸纳周边10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40多户是贫困户,采取"三统"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在技术帮扶上,他建立"1+N"帮扶机制,由1名技术骨干带领3-5户村民,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为了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题,利用自己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解决村民销售难题,同时还带领村民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通过渔财缘品牌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渔财缘的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如今渔财缘鱼菜共生城市共享菜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和学习者,渔财缘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水循环种养,用水量比传统农业减少80%;零化肥、零农药的生产方式,让周边土壤、水质、环境都得到了改善,村民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乡村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渔财缘还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的自然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团队2000多人次。
展望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计划扩建100亩智能大棚,打造"田园综合体",融合民宿、餐饮、文创等业态,“我希望把这里建成城市人的‘后花园’,农民的‘致富园’,让鱼菜共生城市共享菜园模式惠及更多人”,“鱼菜共生城市共享菜园不仅是一种特色现代农业模式,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充满信心:“我将继续探索鱼菜共生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让鱼菜共生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特色农业也能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彩,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