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市梁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公开> 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从除四害,到社会健康治理

日期:2024-02-05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一树”、卫生城镇创建等群众性卫生活动深入开展,大幅提升了全民健康水平和文明卫生素质。

1952年:成立委员会 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城乡疫病流行,群众缺医少药。1950年2月至1952年初,卫生部等部门曾联合开展春季防疫运动,在受鼠疫威胁的地区普遍发动群众防鼠捕鼠、防蚤灭蚤、打扫卫生,在老根据地、黄泛区及皖北、苏北等灾区开展了消灭虱子、讲究个人卫生的运动。

  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同年3月,由周恩来任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开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发动群众开展防疫相关工作。随后,全国范围的城乡迅速开展以消灭病媒虫兽为主要内容的防疫卫生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此类运动是保卫祖国的一项政治任务,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于是被称为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12月,中央防疫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成为全国卫生工作的努力方向。1957年,全国兴起“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爱国卫生运动;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口号;农村的爱国卫生运动则以“两管五改”为重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随着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有效控制了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1982年:写入宪法 爱国卫生运动法律地位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卫生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防治地方病,为人民造福”。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为爱国卫生运动奠定了法律基石。1988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此后,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确定每年4月定为爱国卫生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

  爱国卫生运动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富有成效的举措为夺取“非典”等突发重大疫情防控斗争胜利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显示了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作用。

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进入社会健康治理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发挥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并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涉及到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建立完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分级诊疗让更多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从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倡导树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百姓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数据显示,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18.3/10万,婴儿死亡率6.1‰,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

  爱国卫生运动是人类卫生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在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得到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广泛认可。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以纪念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表彰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14亿多人的健康,不仅要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还要靠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社会治理的“大处方”,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持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做实做细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夯实健康之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