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农业生产托管建体系、壮产业、降成本 庄稼地有了“好管家”

八月三十日,金带街道仁和村九组,碧山镇供销合作社机手在收割水稻。
二月十三日,位于合兴街道龙滩村的中华·梁平柚海,碧山镇供销合作社机手蒋丽英夫妇在操作无人机对柚树进行管护。
4月5日,龙门镇河龙村,重庆捷梁农机股份合作社工人在准备机插秧工作。
6月30日,回龙镇清平村,碧山镇供销合作社无人机植保队队员在开展“飞防”作业。
5年前,梁平开始试点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托管机制,通过建体系、壮产业、降成本,推进生产托管项目规范高效实施,让庄稼地有了“好管家”,保证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主体增实力。
1 科学长远谋划 规范运营体系
梁平是传统农业大区,耕地面积达96.8万亩,水稻、梁平柚等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然而,受资源禀赋影响,耕地长期处于“小而散”状态,规模化生产阻力重重。
为此,自2015年开始,我区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在本应由政府履职或提供直接服务的事项中,引入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并按约定向提供相应服务的组织支付费用的行为。”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坚持保供和特色优先原则,确定了主导的水稻和特色优势产品梁平柚作为试点产业,既优选关键或薄弱环节,又力求服务环节全程化。如水稻选择机耕、集中代育秧、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等环节;梁平柚选择机耕、施肥、统防、修枝等环节。试点向两大产业的重点区域倾斜。
确定谁来服务,需要建立服务组织遴选机制,服务主体须具备相应技术力量和经验,且必须始终按市场化运作。为此,我区通过网站公告、下发文件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遴选信息,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自愿申报,再由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后择优选择,并在网上公示后确定。
为了让小农户、服务组织认识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重要意义,也为了让各部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我区还编印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宣传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40问》等具体指导手册,同时在重要农事季节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群发短信微信、印发技术规程、蹲点指导帮扶等方式,确保服务到位。
同时,我区还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建立了可持续服务机制,推动服务组织具有完善的装备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适宜的服务规模、自主商标品牌和显著的综合效益,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鼓励高素质农民、农村经纪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确保政府退出后能够“有人有能力搞好服务”。
2 因地制宜托管 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减少撂荒地,保证粮食安全。因此,我区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水稻与梁平柚分别是我区保供和特色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43万亩、15万亩。因此,我区首先确定水稻和梁平柚为重点托管服务产业,水稻重点突出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耕整、集中代育秧与机械化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等环节;梁平柚则突出育苗、幼果林管护、成年树管护、营销等环节。
龙滩柚子股份合作社所在的龙滩村是梁平柚的重要产地,境内百年以上的柚树有2000余株,50年以上的柚树超过1万株,合作社理事长张文辉也被当地人称为“柚子王”。
“我们对全村的柚树采取施肥、病虫防治、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土壤管理等多项管护措施,让果实形态美观、浓香味美、营养丰富,从而卖出好价钱。”张文辉说,合作社重点对梁平柚提供“3肥3药1修剪”服务,按照环节收取服务费用,农户只需负责日常浇水、除草等简单劳动,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全部交给合作社完成。
据统计,统一的生产托管服务让梁平柚的合格率提高了50%,单果均增重0.1公斤,每公斤售价提高了1.2元以上,亩增产约400公斤,增收1000元以上。
随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深入,新型职业农民逐渐增多,规模化经营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目前,我区共有新农人3000多名,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327家,服务组织在装备、技术、管理等方面也有显著提升。
同时,我区不断提升水稻、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率,探索了机插秧、油菜机收、无人机植保等,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
此外,我区还针对进城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承包经营权,探索出三种承包经营权退出方式:以农户退地需求为导向,整户退出,集中用地;以业主用地需求为导向,整片退出,定制用地;以现实问题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整社退出,统一用地。
3 服务价格合理 实现节本增效
“比起自己下田种地,把田托管给合作社,当‘甩手掌柜’,不仅轻松很多,粮食产量还提高了不少。”今年,喜迎丰收的碧山镇种粮大户陈伟说,自从稻田托管后,以往费时费力的水稻收割不再愁,自己只需准备好足够的编织袋运粮食就行。
2017年,陈伟在碧山镇流转了600余亩土地,并与梁平区新农人农产品股份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以每年每亩220元的管理费托管给合作社,自己只需负责稻田的肥料和管水环节,其余购种、育秧、机插秧、机保、机收等种植环节全由合作社完成。
“相比农民自己耕种收一亩地动辄五六百元的成本,全程托管给合作社,每亩地可以节省200元左右的费用。整村推进的话,每亩稻田还能增加100公斤左右的产量。”梁平区新农人农产品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蒋丽英说。
事实上,我区的托管服务组织提供了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方式,需要托管服务的农户可以自由选择,如水稻全托管含种子、农药、“耕种防收”等服务,半托管则只提供“耕种防收”服务。今年,我区共有8万亩水稻实施了全程托管,带动1.7万余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如今,我区正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节本增收、增产增收、就业增收,让托管农户收入大幅增长。据介绍,全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2万亩,其中接受托管服务的梁平柚亩均增产约400公斤,水稻亩均增产100公斤,常年带动2.5万农户实现增收,每年可实现节本增收1000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我区也在不断采取措施,实施宜机化改造,将田地小改大、连成片、陡坡改缓坡、不规则田块改造成条田,让中大型农机能够下地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方便高性能、大中型农机具自由进出,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培育发展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高效实施托管项目,促进技术能力和装备提升,开展定期、多层次从业人员培训交流,鼓励、引导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合作,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向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并为农民生活、农业生态等提供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