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
日期:2020-06-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8MB1394523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负责全区动物防疫工作 引进和推广畜牧 水产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   促进优质高效生态畜牧 水产健康发展。负责全区动物防疫工作 负责引进 试验 示范与推广畜牧 水产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 负责畜牧 水产质量的检验监测 病害的预测   预报 防治及品种的检验和服务工作 负责动物疫病监测 检测 诊断 预警 预报 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等工作

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迎宾路134号

法定代表人

陈远东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梁平区农业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4.38

130.18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梁平编委发﹝2017﹞123号文件要求,组建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成立新的法人机构,并于2017年12月进行登记。

一、畜牧渔业生产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全区渔业工程养殖面积3.54万亩,较2018年增长0.6%;预计水产品产量2.04万吨,较2018年增长1.78%;渔业总产值8.04亿元,较2018年增长14.04%。2019年生猪出栏51万头,牛出栏1.9万头,羊出栏4万只,家禽出栏1020万只,兔出栏9万只。生猪存栏34万头,牛存栏2.6万头,羊存栏3.5万只,家禽存栏425万只,兔存栏2.5万只,蜂存栏6.5万群。   二、畜牧渔业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转方式调结构,渔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1.聚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今年引进金丝鲩等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面积近30亩,试验效果良好。2019年,我区建成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基地建设4个,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基地43个,共计109槽。围绕流水养殖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已获梁平区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成果4项、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国家授权专利7项)、发表科研论文5篇。开展草鱼多联免疫疫苗注射试验50亩,草鱼抗病效果显著。 2.不断延伸水产业产业链条。利用小龙虾、大闸蟹等优质品种,加工成醉虾、醉蟹等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培育水产苗种繁育基地9个,年产泥鳅、大鳞鲃、黄颡鱼、四大家鱼、观赏鱼等苗种12亿尾,不仅满足本地苗种的需要,还销往重庆周边省市。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淡水鱼体系“黄颡鱼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梅洁基本达成合作协议,在我区开展黄颡鱼苗种繁育,预计年产黄颡鱼苗种5000万尾。同时,我区积极争取中央债券资金6000万元,用于苗种繁育基地繁育能力提升以及苗种繁育场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3. 聚力提升园区质量。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生态渔业园区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梁平府办发〔2018〕135号)文件精神,聚力打造以礼让镇、明达镇、仁贤镇为核心的“川西渔村”、“龙溪渔街”。通过完善园区供水、道路、安全防护等设施,开展渔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在园区内塘旁、路旁、屋旁及重要节点实施绿化工程,在示范片塘坎栽种花草,对园区内庭院进行美化、池塘进行硬化改造等措施,努力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景观化、融合化、生态化。   (二)促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4个,其中生猪5个,山羊4个,蛋鸡3个,鸭1个。全区规模出栏率生猪73.8%,肉牛93.6%,山羊76.6%,肉鸡86.8%,蛋鸡(存栏)89.2%,肉鸭65.41,兔88.5%,蜂87.6%。 2、狠抓新技术集成与成果示范推广。制定新技术引进推广方案。积极引导和鼓励规模养殖场参与对畜牧高新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了“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畜禽规模养殖“一防四治”污染治理技术”。推广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   (三)稳定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继续开展生猪保险工作。完成生猪保险7.9万头,母猪保险0.6万头,生猪收益保险2万头。 二是引进建设大型生猪养殖场。引进东方希望集团,建设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 三是通过公司加农户形式,建设优质肉鸡养殖场10个,新增出栏能力50万只。 四是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1)10万头草食牲畜产业 退耕还草2500亩,发展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户1户,100只山羊以上规模养殖户4户。 (2)蜜蜂产业建设项目 做好蜜蜂产品初加工,建设2个年存栏蜜蜂产品贮藏室。 (四)加快现代畜禽种业建设 1、加强生猪、山羊、蛋鸡、肉鸡、西蜂种场监管,保证出场种畜禽质量。   出售种猪2532头,种羊1048只,蛋鸡苗652万羽,肉鸡苗296万羽,肉鸭苗820万羽,蜂王0.9万只。 2、开展生猪人工授精。加强屏锦和袁驿人工授精站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按月进行质量抽检,指导生猪人工授精,完成生猪人工授精1.8万窝。 三、认真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一)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年,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及技术培训工作会3次,累积培训人数3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册);印发了《重庆市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梁平区生态鱼养殖设施建设规范的通知》(梁平农委发〔2019〕111号),对池塘内循环、池塘综合种养、稻鱼综合种养等设施建设进行了技术规范,为推进渔业标准化、生态化生产提供制度保障;我区邀请西南大学编制了《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渔村精养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通过新建生态沟渠、人工湿地、改建稻田等养殖尾水处理方式,因地制宜,来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目前正在走招投标程序,预计12月开工建设;已开展立体蔬菜大棚养殖尾水处理试验示范,对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试验效果良好。 (二)优化畜禽产业布局,加强畜禽污染综合整治。   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根据新的禁养区调整方案,印发《重庆市梁平区2019年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实施方案》,关闭禁养区养殖场100个,补助资金1000万元。 印发《重庆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重点推行猪(牛)—沼—果(菜、粮)循环、“零排放”发酵床、委托第三方处理等模式;出台验收标准,印发《重庆市梁平区农业委员会重庆市梁平区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具体建设要求;在摸清20头生猪当量以上养殖场(户)基础上,逐户建立档案,根据养殖场(户)现有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及相关标准,对存在差距的养殖场(户)制定治理方案(即一场一策),并组织实施;争取到中央整县推进项目资金1200万元,对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进行补助;2019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完成了市级下定0.5万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任务。   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2019年,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目标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深入推进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为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范动物疫病发生、传播、流行,努力保障“四大安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   (一)精心组织安排,落实防疫责任。2019年初制定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计划、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合理安排了我区春季和秋季动物疫病防控的时间和相关措施,积极开展我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培训。为确保我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到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对各乡镇(街道)目标考核。   (二)狠抓各项防控措施,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攻坚战。全面落实监督巡查和生物安全管控措施。按照网格化管理,乡镇干部、村组干部、责任兽医人员利用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全面开展养殖场户监督巡查和技术指导服务,并严格要求所有监管、巡查、检疫、执法以及保险理赔等人员均不得擅自进场入户,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管控,防止人为传播疫病。对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生猪存栏、调入、调出、死亡等情况,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分类逐场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动态台账,旬报至区农业农村委和区政府。强化种猪场、规模场的防控工作,区农业农村委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大型规模场及重点养殖大镇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点对点专项指导和部署,各乡镇(街道)负责强化对一般规模场的防控指导。   (三)集中开展养殖环节大消毒。2019年,我区共开展两次“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已对各乡镇(街道)配发消毒药品,对全区所有散养户圈舍及周边环境全面覆盖彻底消毒,同时要求各规模场加大消毒频率,严格落实清洗消毒制度。   (四)积极推动“动物饲养场开展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工作。目前,我区规模饲养场有两个自建兽医实验室,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兽医实验室8个,其余未达到规模、要求的养殖场,委托区兽医实验室开展了疫病检测。目前,我委正在有序推进规模养殖场自检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五)强化疫病免疫、排查工作。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评估和预警预报工作,强化技术支撑。我区共普查村(居)341个,村民小组2519个,免疫注射生猪20万头、牛1万头、羊5万只、鸡320万只、鸭80万只、鹅8万只、犬1万只,消毒圈舍33万余间,圆满完成了2019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猪、牛、羊、家禽、犬只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动物疫情和养殖情况普查面、消毒灭源面、畜禽养殖场监督检查面、持证戴标建档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应免尽免,真正做到了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了畜禽免疫密度,全面提高了畜禽抗病能力。   (六)人畜共患病的联防联控。区农委联合区卫生计生委共同对我区动物和人间布鲁杆菌病情况做了详细地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联防联控机制。在兽医工作的培训中,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进行了详细地讲解,疾控中心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个人防护进行了现场培训,增强了基层兽医人员疫病防控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保障了畜牧产业和人身安全。   (七)超额完成市级布置的检测任务。我区今年共完成4万多份样品检测,其中非洲猪瘟应急检测3212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H5、H7流感病毒等多种疫病监测,均超额完成市级分配任务数量。 (八)完善LIMS系统应用,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人员熟练操作LIMS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较好实现了实验室标准化运行和规范化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检测结果自动分析、服务“三项制度”四大功能。我区实验室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好采、检人员和从业者的生物安全保护,按生物安全要求和环保要求做好实验室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梁培义联系电话:18225304858  报送日期:2020年03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