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858571434X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梁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营造城市新形象。负责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的更新 维护与安全运行 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收集办理 结案过程进行监督 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处理应急事件及重大事件 | |||
住所 |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街道机场路17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曾玮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梁平区城市管理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9 |
1.18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4年3月27日申请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稳定运行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2024年梁平区数字城管平台有效立案17981件,有效立案率98%,按时结案17555件,按时结案率98%;梁平区53312319城市管理热线共接市民投诉10件,有效立案10件,按时结案10件,按时结案率100%;转办重庆12319和舆情案件97件,按时结案97件,结案率100%。二是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将区级相关处置部门纳入到梁平区数字城管平台,并与街道、社区形成合力,及时梳理办结街道、社区、市民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195件。 (二)不断落实数字重庆建设相关工作,提升数字化建设效能 一是按照“V”模型方法,通过三轮核心业务梳理,形成核心业务6个,一级业务26个,二级业务88个,业务事项358个。二是积极适应跑道、子跑道的迭代升级,开展多轮城市体征指标编目、归集、KPI设置工作,目前已全量承接设施运行板块跑道4个,子跑道18个,迁移体征指标405个,设置关键绩效指标(KPI)151个,做到各子跑道体征指标、KPI全覆盖。三是切实做好市级应用贯通工作,按照市级应用“应贯尽贯”要求,目前已贯通市级应用事件3个,正在积极推动贯通的“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应用事件6个。四是严格按照“全量编目、应编尽编”的要求,截至目前,完成智能水表、摄像头、智慧灯杆、水质仪等感知资源接入市级物联网平台36049个,完成便民公厕、劳动者港湾、市政桥梁、公共停车场等公共数据资源编目946类,完成能力组件上架2个,完成应用系统编目2个,初步形成本系统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 (三)扎实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一是梁平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已进入终验阶段,目前梁平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基础软件平台已完成调试,前端感知设备完成安装,已接入203个灯杆控制器、6个垃圾中转站、31座桥梁、20余个花坛等前度感知设备,通过专题图综合呈现城市运行管理现状。二是对局属各单位人员进行平台操作培训3次,并在运管服平台上传城市管理相关案件,对平台的功能点进行测试。三是请具备三级等保测评第三方公司(重庆巽诺科技有限公司)对运管服平台进行三级等保测评,发现中风险问题38个,低风险问题4个,要求平台建设公司对风险进行逐一排查并整改,为平台终验做好准备工作。四是对城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城市部件等开展基础普查、确权入库和增测补测,累计采集部件24万余条,地理编码2.41万条,初步形成治理要素“一本账”。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需求导向,拓展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应用。 一是协调解决视频源问题,运管服平台需要获取区公安局雪亮工程的相关视频源来支持自动抓拍、自动立案。二是谋划一个行业视频汇聚平台,目前运管服平台欠缺一个行业视频汇聚平台,导致本单位的视频资源仍然分散,无法统一管理,也无法接入运管服平台。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机制。 一是探索运管服平台通过区治理中心流转、解决多跨协同的业务事项,推动问题高效处置。同时深入思考平台如何对接区治理中心,为数字化基层治理中心提供业务流、数据流和执行流,落实好城市管理下沉镇街、社区、小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做好案件流转处置、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紧跟住建部、市城管局关于运管服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落实数字重庆关于信息化系统实战实效的工作要求,将系统推广使用工作落到实处。 (三)紧跟数字重庆建设步伐,积极推动本系统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各项基本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体征指标和数据编目归集、感知设备建设接入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为应用贯通使用做好基础保障。二是推动市级应用落地贯通。按照公布的应用名单,组建应用贯通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市局相应处室,全量承接已贯通的市级应用,配套安装前端感知设备,增强实时监测能力。三是推动市级应用实战实效。已贯通的市级应用做到专人负责,积极对接市级应用牵头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强化应用之间的正常匹配与有效衔接,确保应用使用清晰、稳定、流畅。四是对核心业务梳理再认识再提升。在市级相关专题组指导下,开展新一轮核心业务梳理,结合核心绩效指标梳理、结合实际工作问题短板梳理、聚焦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梳理、按照标准规范梳理,形成新的核心业务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