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梁平区文物管理所2024年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
日期:2025-07-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845182763XT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梁平区文物管理所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挖掘保护研究 弘扬历史文化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承担文物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宣传工作 负责梁平县辖区内的文物考古发掘 安全管理和研究 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安全管理 抢救性保护 各级重点文保单位申报 保护规划编制和科技性修复修缮 可移动文物保管 征集 修复 展示 研究 文物信息咨询 培训以及其他相关社会性文化服务工作

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行政中心1号楼

法定代表人

杜官

开办资金

4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梁平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5

35.5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扎实开展文物普查与保护工作。 1.按时保质完成四普第一阶段工作。2023年11月—2024年4月,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阶段,按照市四普办相关文件和市四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区文管所在区文物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草拟了《成立梁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通知》《梁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班方案》《梁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等文件;筹备梁平区四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区四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区专家成员以及区四普专班相关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组建实地普查工作队1支,参加市级和区内业务培训5次,邀请市定点专家现场指导5次,电话咨询20余次;落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20万元。2024年5月至12月,组织实地开展文物调查工作,对全区33个乡镇街道全面实施现场普查,主要是对三普文物点进行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内容进行复核,采用RTK打点、测量、绘图、摄影等方式,高效完成了三普220处文物点的内页资料整理工作。加强文物普查宣传,在“梁平微发布”“梁平博物馆”等媒体平台发布“做好文物普查 留住历史记忆”系列视频和图文报道10余篇,新发现“清竹简松筠节孝碑”文物点被“重庆文旅”“重庆日报”视频号转发。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向社会发布了“有奖征集梁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草拟了《征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线索的通知》并通过区文物局向各乡镇街道下发,截至目前,掌握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50余处,完成野外调查19处。2.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征集工作。通过邀请具有文物修复资质的专业公司现场踏勘与研究,参与编制了《梁平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和《梁平博物馆珍贵文物修复方案》,并上报市文物局审批,现两个方案均通过市文物局立项,纳入了市文物保护项目库,待市文物局资金补助到位后即可实施。推动馆藏文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投资近5万元,完成了部分馆藏文物虫害防治、治理工作。结合梁平地域文化特色,加强文物征集工作,2024年,通过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方式,新入藏了28件/套可移动文物藏品。11月,市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对梁平博物馆馆藏文物认定和定级工作进行现场调研检查,对此项工作给与了高度肯定和赞许。 3.积极协助基本建设文物复查、考古发掘和申报工作。通过实地踏勘与资料查询,协助完成梁开高速、沪渝高速长梁段拓宽、赤牛城电信移动基站迁移等基础建设文物资源复查工作。积极协调合兴街道、合兴派出所等单位,配合市考古研究院对龙象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场检查和指导3次,截至目前,考古发掘近1000平方米,出土石造像、石柱础近20件。成万古驿道(梁平段)、双桂渡槽2处区保单位成功申报纳入第四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录。 二、压实安全责任和落实经费保障。 2024年,按照市文化旅游委《关于开展2024年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协助实施了区政府与乡镇(街道)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31份,各乡镇(街道)与各文物单位签订责任书240份,签订率达100%。督促各乡镇(街道)落实文物安全巡查员33名,区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聘请文物看护员44名,实现定点看护,确保了每处不可移动文物有人负责、有人巡查、有人看管。按照文化报表区保及以上文保单位每月巡一次,一般文保单位每季度巡一次的要求,全年巡查率达100%。根据巡查频次给予各乡镇街道一定补助,全年落实文物安全巡查费和看护费18.68万元。 三、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1.双桂堂相关文物保护项目有序推进。 (1)双桂堂白蚁防治工程,总投资86万元,对危害部位重点施药、木构件贴墙接地端补充施药,在西苑区域、弥勒殿、客堂建筑内安装地上型白蚁监测装置。7月,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带领专家来梁对此项目施工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了阶段性验收,截止到目前,施工阶段已全部完成,通过了第三方公司竣工初验。 (2)双桂堂修缮工程,通过邀请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对双桂堂进行勘察,对勘察结果形成报告向市文物局请示对其修缮,市文物局将修缮内容上报至国家文物局,今年10月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同意修缮批复,目前正在实施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 (3)双桂堂石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目前已完成立项、提级论证、可行性报告。 (4)双桂堂防雷工程(二期),目前已完成立项,正在实施设计方案的编制。 2.指导实施文保单位修缮、抢险排危、环境整治等工作。 指导完成孟浩然故居抢险排危工程,补助资金15万元;指导完成新院子民居抢险排危工程,补助资金10万元;指导完成王旭夫故居抢险排危工程,补助资金1.5万元;指导完成波漩河石刻石板桥清淤工作,补助资金1.5万元;指导实施横山寺石塔抢险排危工程,补助资金6万元;指导实施八一渡槽抢险排危工程,补助资金6万元;指导实施姚家湾民居(李光华兵工厂)抢险排危工程,补助资金15万元;指导完成2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补助资金3万余元。 四、加强文物安全督察工作。 1.落实文物安全日常巡查与整改。按照《重庆市文物安全检查督察办法》,开展文物安全巡查2000余次,巡查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40处,检查博物馆45余次,共发现安全隐患15项,目前已整改15项。 2.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一是持续开展文物行业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文物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联合各乡镇(街道)成立检查小组,出动50余人次,开展巡查检查32余次,排查发现15处安全隐患,目前已整改完成;二是开展汛期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先后出动检查人员32人次,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双桂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天香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孟浩然故居、青云寺、赤牛城遗址、南园、聚奎观音寨、横山寺石塔、波漩河石刻石板桥、王旭夫故居、新院子民居等20余处文物建筑开展了专项督导检查。 五、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 组织馆(所)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观看“文物建筑消防警示片”,邀请专业机构开展消防培训5次,消防安全实地演练2次,增强博物馆全体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对火灾防控的应急应变能力,为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