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重庆市梁平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2024年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
日期:2025-07-1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8358696145Y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梁平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以区应急管理局名义 统一行使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 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 行政强制权等执法职能

梁平区双桂街道行政中心一号楼三楼

法定代表人

高小勇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梁平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

0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加强组织协调,严格信息报送。进一步落实事故统计直报责任,加强对本辖区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直报工作的统筹指导,按照“归口管理、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工作要求,理顺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之间的事故统计协调配合关系,自觉落实行业、属地事故统计工作责任。今年以来,将接报的各类事故均按要求通过直报系统入库,及时完成统计上报,并确保事故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二、严格事故查处,强化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及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并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在依法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严厉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单位和事故责任人责任。对事故单位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相关责任人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加强区纪委监委机关、区检察院、区公安局等单位的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和“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024年,查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1起,死亡12人,组织召开事故责任追究联席会议11次,罚款 51万元,移送区纪委监委机关调查处理3人,移送司法机关调查处理3人,责令4个单位书面检查,警示约谈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7人,切实做到了有案必查、应罚尽罚、应移尽移。 三、严格依法行政,提升监管效能。一是采用集中执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对矿山、危化、工贸等领域企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行动。2024年,开展事前执法检查462家次,发现问题隐患858项,整改率100%;事前处罚16.96万元。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在“梁平区人民政府网”将各类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故调查报告等信息进行网上公示。执法案卷落实专人负责归档保存,确保所有执法行为有据可查。及时调整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工作小组,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行政执法各环节事实清晰、证据充足、法律适用准确、程序合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24年,及时向社会公示事故调查报告11起,行政处罚决定6起,公布典型执法案例59件;三是强化疑难案件会商。邀请局法律顾问对重大疑难行政处罚案件联合会商2次,充分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流程;四是集思广益,强化集体决策。2024年,对涉及较大数额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讨论10次。通过监管执法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双重预防”机制不断落地见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改善。 四、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执法质效。今年4月,我区建立完善了应急管理专家库,共聘请了29名专家,下设综合及其他组、燃气及危化组、建设施工组、工矿商贸组。专家根据专业领域知识和相关管理规定,定期就重点领域风险进行集中会商,负责开展事故调查、技术评估、隐患排查、宣传培训等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技术鉴定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技术支撑作用。2024年,聘请专家对事故进行鉴定5次,聘请专家参与执法检查10次。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一是按照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要求,及时研究制定我局执法事项目录,梳理乡镇(街道)赋权执法事项清单,积极推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二是组织开展培训,今年4月,我们组织乡镇(街道)、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了梁平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会,全方位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10月,邀请专家对有限空间开展专题培训,组织镇街、部门监管人员和企业到梁平供电分公司参与现场观摩学习。三是配备执法装备,严格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试行)》,执法记录仪、对讲机、便携式执法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一体机等执法装备得到保障,严守执法装备使用管理规定,完善相应机制,推动执法装备的应用使用,不断树立应急执法人员良好形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