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怀版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归档)

响鼓重锤 决战决胜 ——2019年我区脱贫攻坚纪实

日期: 2020-04-14
字体: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区通过交通建设,全面打通贫困村的交通瓶颈。图为四月八日,无人机拍摄的蟠龙镇老林村的扶贫公路。


四月,不误农时播种希望,不负春光干事业,正是当下梁平儿女忙碌时的生动写照。其中,就有铁门乡长塘村村民蒋凤永奔波的身影。提起他,街坊邻居都竖起大拇指,曾是贫困户的他,不等不靠,利用脱贫帮扶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

蒋凤永是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大道的。2015年,他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养殖猪仔收入近万元,再加上其他的兜底保障,当年年底便成功越过贫困线,成为了长塘村脱贫增收的典范。2018年,蒋凤永申请到区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用于养殖兔,第二年又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的扶贫产业基地谋得一份工作,一边务工一边养殖,收入再次增加,获得了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

蒋凤永的致富故事,正是梁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2019年,是我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关键的一年,越接近“最后一公里”,越需要攻坚克难。从调优配强扶贫干部队伍,完善扶贫机制;到依托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高位谋划扶贫产业发展;再到高要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实施更加精准。过去的一年,梁平想办法、出实招,取得了扎实的成效:2019年全年减贫287户755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紫照镇桂香村驻村工作队荣获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

这一切,离不开我区一系列“输血造血”的帮扶举措。

如何“输血”?区脱贫攻坚办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去年,我们在保障市级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村享受其他政策的同时,分别给予每个市级贫困村每年100万元、相对贫困村每年50万元的扶贫资金。同时,让贫困户脱贫后继续享受原有政策,确保稳定脱贫。”区脱贫攻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扶贫资金每一分钱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他们多次深入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一年来,未发生一起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确保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造血”方面,人才是支撑,产业是关键。

首先,要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能攻坚的驻村扶贫队伍,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为此,我区派出了115名第一书记、25名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10个市级贫困村、6个区级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所在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每天,他们奔波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向贫困户宣传精准脱贫政策,提高贫困户脱贫积极性;找准“病因”,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致富“药方”。

这一行动取得了成效。碧山镇川主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等到柑橘树进入丰产期后,年收入可达120万元;龙胜乡双凤村利用丘陵山地地形鼓励村民种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还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中药材种苗……到2019年底,全区33个乡镇(街道)均已确定扶贫主导产业;6078户有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户发展了种养殖增收产业。

除了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脱贫致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特色模式也为脱贫攻坚助力添彩。数据统计,去年,我区在贫困村组建立产业基地4580亩,年产值达1510万元;鼓励4856户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950万元支持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户获得产业和土地流转租金、就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股金,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等到农产品收成后,又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上,建设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免费培训贫困地区有意愿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员300余名,开设活跃网店50余家,切实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难题;线下,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展销活动,积极组织贫困村农特产品参加扶贫爱心购、商品展等各类会展,拓宽销售渠道。

去年,我区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重点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饮水不便等难题。截至2019年底,建设10个市级贫困村、6个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交通扶贫项目约125公里;投入1000万元专门用于贫困户入户便道建设,实现贫困户入户便道全覆盖,打通贫困户出行障碍;筹集资金4100万元,全面解决了全区2.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