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怀版 政务新媒体矩阵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归档)

星桥镇高都村 “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让村貌变新颜

日期: 2020-04-24
字体:

近日,星桥镇高都村扶贫车间,杨中君(右)在学习制作铁扫把。


“高都村变了!”如今,走在星桥镇高都村,时常能听到当地人这样感叹。

两年前的高都村,通往农户家里的路大多是烂泥路。夏秋季节下雨,人和烂泥路“交战”的场景随时可见,村民出门必备雨靴。

如今的高都村,崎岖不平的烂泥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李子园;闲置的乡村小学变成了扶贫车间……曾经的市级贫困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实现了整体脱贫,村民家家户户有了产业支撑,生活面貌大变样。

高都村的变化得益于该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推进。

几年来,星桥镇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高都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截至2019年底,该村累计硬化46户脱贫户的入户道路,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6万元实施饮水提升工程,通过修建蓄水池、铺设管道解决42户村民饮水问题,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用水难问题。

基础设施是基础,产业富民是关键。李子产业一直是高都村的特色产业,但品种单一、成熟期一致,加上村民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种出的李子品质不好,销路也窄。

“高都村日照充足、土壤条件好,地理条件十分适合高山脆李的生长,必须让小李子发挥大能量,促进村民长效稳定增收。”高都村第一书记宋静介绍,去年,高都村以李子产业为主导,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拓销售”为抓手,做强李子产业,增补1万余株晚熟李树,并由梁平区九三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管护,不仅能带动贫困户务工,投产后还能增加村民收入。

宋静表示,单凭李子产业还不够,高都村还得有其他产业配套发展。如何找准脱贫产业?当地的做法是因地制宜,要干就干高效产业。

于是,扶贫车间办在了村里。

近日,在星桥镇高都村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管理员苏英雄正在指导杨中君制作铁扫把。

“现在有空就到车间来学习制作铁扫把,按件计数,一天能挣80元。”曾经的贫困户杨中君说,扶贫车间改变了她的生活,今年她把自家的2亩地全种上了铁扫把苗子,预计能带来3000元收入。

据了解,高都村十几名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便得益于星桥镇和梁平区京环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的脱贫攻坚合作框架协议。京环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对口帮扶高都村,在高都村扶贫车间定向采购清扫用具,此次订购扫把3万余把,订单额达30万元。此外,梁平实验小学、西苑小学等学校也在高都村扶贫车间采购清扫用具。

与此同时,今年,高都村种植了铁扫把苗子300亩,组织在家有劳动力的70户建卡贫困户全覆盖参与种植,以增加村民收入。

“扶贫既要讲进度,更要讲质量,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宋静表示,他们将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真正打赢这场利国利民的脱贫攻坚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