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怀版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归档)

“贫困户”变身“种粮大户” ——回龙镇寒岭村村民梁光英的脱贫故事

日期: 2020-07-13
字体:


七月九日,梁光英蹲在田埂上,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7月9日,梁光英早早起了床,拎起鸭笼径直走向稻田。把鸭子全部赶进稻田后,她又来来回回走在田埂上,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望着眼前这片承载着致富希望的水稻长势良好,梁光英欣慰地笑了,心中亦充满了干劲。

今年50岁的梁光英是回龙镇寒岭村二组村民。2009年,梁光英患上了严重的肝炎,干不了农活,再加上看病、吃药、做手术,样样都得花钱,这让她一下子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尽管身心备受折磨,但梁光英仍坚强地和病魔抗争着,4年后,她终于病愈。

多年的贫困让梁光英更清楚地意识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于是,她辗转于北京、河北等地打工,期间进厂当过工人、在饭店当过服务员、给人守过店铺,手头渐渐有了一定的积蓄。考虑到父母日益年迈,需要人照顾,2016年,梁光英回到了寒岭村。

回村后,梁光英并不满足于守着自家几亩薄田生活,而是有了发展产业的念头。

“农村人没什么手艺活,唯一会的就是种田。”梁光英看着村里的许多荒田长出了一人高的杂草,觉得实在太可惜,便向村干部表明了自己想规模化发展水稻种植的想法。村干部举双手支持,第一时间帮她在区农业农村委举办的水稻种植培训班报了名。掌握一定的专业种植技术后,2017年年初,梁光英在村里流转了200亩土地,种起了水稻。

尽管种田很苦,但是梁光英的心态却有了新变化——从过去为了温饱,到现在为了脱贫致富。梁光英很乐观,她坚信勤劳的双手终将创造小康生活。没过多久,梁光英的丈夫王世平也回到了寒岭村,夫妻俩在脱贫路上携手并进。

种植水稻的第一年,梁光英采取机插秧模式。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扎实,再加上雨水天气频繁,导致当年收成减少了一半,经济账算下来,亏了。第二年,梁光英重振旗鼓,遇到技术难关时,便四处请教村里的老人以及区农业农村委的种植专家,那一年,200亩稻田收获10万公斤水稻,除去成本后,收入还有10万元。

眼见自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梁光英再次找到村干部,主动申请脱贫。“我有手有脚,现在通过种植水稻有了稳定收入,不再需要党和政府的扶持了,应该把这个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面对村干部诧异的神色,梁光英解释道。

今年,是梁光英种植水稻的第四年,与往年相比,她不仅种植技术提高了不少,就连种植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发展产业都讲究走绿色生态路线,我们的水稻种植也不例外。”梁光英说,今年她拿出50亩稻田打造了一块生态水稻试验田,试验田内完全不施任何农药,通过在稻田里养殖鸭子达到除草、除虫的目的。

“鸭子不仅能吃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的粪便还起到了增肥的作用。“梁光英介绍,目前来看,水稻长势不错,鸭子帮了大忙。

梁光英还透露,自己计划明年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同时还盘算着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油菜,实现“一土双收”。

如今,寒岭村的村民都会赞梁光英一声“种粮大户”,这让她打心底里高兴。现在的梁光英,再也不是那个愁容满面、为贫穷所迫的“老农民”了,她接受着新的理念,成为新型农民中的一员,成功实现了从“贫困户”到“种粮大户”的完美蜕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