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 工作情况

梁平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谭功胜:政府群众合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日期:2022-09-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98乡村振兴大讲堂·乡村这十年系列讲座第二期开讲,本期的主讲嘉宾是梁平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谭功胜。


    他以《政府引导 群众参与 合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题,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优化发展、农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等方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平区在探索、落实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宜居生活

    近年来,梁平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同频同向,加快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

   “尤其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期间,梁平区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1亿余元,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谭功胜说。

    他介绍,梁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户实现体面如厕。干净无臭的厕所环境,卫生无害的三格式化粪池,不仅解决了农村户厕脏乱臭的如厕环境,还降低了农村地区疫病发生率。2021年底,梁平拥有卫生厕所的农户超14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其中2018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卫生厕所超过260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高。二是生活垃圾有效收集转运。梁平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实现了户集中、村收运、镇转运、区处理,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100%,农村垃圾有效治理覆盖率达96.21%。三是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梁平区配齐200(500)以上居民聚集点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村级污水处理站37座,技改升级污水处理厂3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920吨,新建污水管网136公里,实施雨污分流,实现建制乡镇和500人以上居民聚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四是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梁平区根据各乡镇的不同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梁平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792公里,全区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全区33个乡镇(街道)318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全员全域全覆盖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建绿色示范村庄57个,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5个。

    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接二连三”优化宜业产业发展环境

    梁平“三农”资源丰富,素有“梁山熟、川东足”的美誉,盛产稻子、柚子、竹子、鸭子、豆子,有“五子登科”的说法。

    “我们坚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积极推动产业‘接二连三’。”谭功胜介绍,去年,梁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95.6亿元、63.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68元。在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6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6.9%

    他介绍,产业发展取得如此成效,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完善产业基础。近年来,梁平区大力实施“千年良田”工程,成片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广泛使用现代农业装备,建设100万亩优质高效粮油基地,打造百亿级粮油产业集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2万亩,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亿斤以上。

二是壮大特色产业。梁平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做大做强粮猪菜保供产业,提质增效柚竹渔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四川开江·重庆梁平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15万亩梁平柚产业提质工程、龙溪河万亩绿色蔬菜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完善产业链条。梁平区实施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区、百亿级粮油产业集群、百亿级生猪全产业链“三百工程”,实施市级现代粮油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等重点项目,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6家,打造数谷农场、千年良田、梁平柚海、龙溪渔歌、农业奥特莱斯“五朵金花”。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梁平区已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5家,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30万亩以上,节本增收1.2亿元,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民和脱贫人口增收808万元。同时,梁平区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000万元。

    聚焦群众主体地位形成乡村建设合力

    “农村卫生公厕从无到有,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从弱到强,生活污水从直排到集中处理,农村环境从脏乱到整洁……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上级的指导支持和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农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谭功胜说。

    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我们通过教育引导,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管护全过程。”谭功胜介绍,例如在公共区域,利用板报、宣传栏、LED屏幕等宣传载体,悬挂宣传标语,让群众对乡村建设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入户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等活动,用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案例,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梁平区还坚持为民而建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以星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例,该镇拟使用村集体资金,聘请人员清扫公共区域,个别农户不理解、不支持。镇村干部上门动员多达23次,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谭功胜说,对于个别群众不理解,或因个人原因不愿参与等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支持。

    此外,梁平区还在全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解决农村小型工程建设用工难题和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动员群众参与建设。仅去年,梁平区落实农村交通、水利、林业等基础设施以工代赈方式项目7个,让1800余名村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更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获得感与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