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乡村振兴>政策文件> 市级部门政策文件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1-11-22


渝农发〔2019〕123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农业农村委2019年第12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9月20日



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9〕1号)和《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渝委办发〔2018〕45号)要求,扎实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条完整活跃、农业功能拓展延伸为路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强化改革探索和科技赋能,积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筑牢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二)发展原则。一是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和基础配套职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研判产业发展差异性,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丰富产品。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创设绿色政策,推广绿色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环境友好型发展长效机制。四是链式开发,助农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就地长年稳定增收。五是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凸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人才汇聚力量,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发展布局。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区域、主要产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因地制宜调减生态脆弱地区、气候不适宜地区、低效产品供给区产能。培育壮大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区、长江上游榨菜优势产区、北纬30º柠檬优势产区、山地生态畜牧示范区、三峡生态渔业优势区、巴渝生态茶都、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道地药材优势区、重庆火锅原料调味品集散地、四季特色经果林、西部优质粮油产业带等特色产业集群。

(四)发展目标。到2022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产能增加,培育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百亿级10个,每个区县都有3个以上过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农产品产出能力增加,90%以上特色产业产品实现商品化处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30%。农业产业化经营规范化运行,每个特色产业培育20个以上产业化联合体,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科技集成能力增强,科技贡献率超过65%。品牌农产品产量占农产品总产量比重提高到30%以上。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打造榨菜、柠檬产业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柑橘、调味品产业具备全国领先优势,其余产业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明显。

二、重点任务

(一)壮大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集中、区域集聚、经营集约的发展模式,支持整村、整乡镇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市着力打造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等综合产值千亿级产业集群,跨区县合力打造一批综合产值百亿级产业集群,跨区域全力打造一批综合产值过亿级产业集群。

(二)加强“三品”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程,以良种提品质、以品质树品牌。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入实施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双百工程”,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转变。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和“三园两场”示范创建,强化“产出来”。扎实推进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全程追溯、综合执法等体系建设,强化“管出来”。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构建以“巴味渝珍”为龙头、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龙头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品牌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营销。做优做强知名品牌,复兴传统“老字号”品牌。

(三)促进产业融合。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夯实“接二连三”的产业基础,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在拓展农业功能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接二连三”的联结点,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产业融合串起来,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将产业基地与终端市场连起来,打造产销融合有机整体。将产业长远发展与人民需求牢牢结合起来,丰富多样化特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多元化、优质化需求,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让百姓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

(四)增强科技实力。推动科技为现代农业赋能,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构建“产学研推”一体化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生产环节的高效种养、品质提升等科技创新,加工环节的工艺改进、产品研发等科技攻关。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落实兼职取酬、成果权益分配政策,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技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

(五)培育产业龙头。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分别培育10家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化高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基地、产业园布局,强化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形成大中小配套的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建基地、强加工、重科技、稳产能、拓市场,新培育一批上市龙头企业,新申报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六)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方式。遵循市场需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信息、流通链条组织农业生产。推动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绿色生产观念和绿色生产方式,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增加绿色优质产品的供给。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改革创新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障碍,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创业创新,以首创精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七)创新经营机制。培育发展一批联农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之间产业联结、要素联结、利益联结紧密,运行规范良好,带动农民、服务农民、富裕农民,加快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现代化。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使多种经营主体共享农业生产经营的增值收益。

(八)提振市场竞争。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提质升级,加速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构建同产业、同行业良性竞争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合力争取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大区域市场交流合作,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快速流通和有效流通,梯次构建优势产品体系,柑橘、柠檬、榨菜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生态畜牧、中药材、调味品在国内市场占有领先优势,促进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方案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的整体战略进行规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产业跟着规划走,政策跟着产业走。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实现方案目标。

(二)整合多元投入,优先发展产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研究制定出台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确保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齐聚、财力集聚、政策汇聚,形成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合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资本、金融资本下乡发展特色产业。

(三)明确重点任务,集中抓好建设。依托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重点,明确发展任务,优选重点项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投资需求,认真抓好建设实施,确保重点任务不偏差、建设内容不缩水、项目建设不走样。加强项目建设的实施与管理,完善建管服的体制机制。



附件:乡村特色产业目标任务专项表(10个专项表)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重点任务分解

目标

序 号

重点任务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培育

乡村 产业

1

着力发展优势 主导产业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每个区县因地制宜 培育1-2个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粮 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划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生猪 等畜禽产能建设。推进渔业转型升级。 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林业局

2

做精乡土特色 产业

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 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基地。支持建设 乡土产业。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

市农业农村委、市经 济信息委、市文化旅 游委、市林业局

3

提升农产品精 深加工业

将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纳入全市工业领 曜点集群培育。建设T"品精深加 工基地和加工3虽区(县)。发展适合农民 合僧土和aw场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经济信 息委、市商务委

4

优化乡村休闲

旅游业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业提质升级行动,大 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百条全域全 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一批乡村休 闲旅游示范区县、美丽休闲乡村、乡村 旅游重点村。

市农业农村委、市文 化旅游委、市谜健 康委、市林业局

5

培育农村电商 服务业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推动农村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 发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消费带动产业 扶贫。

市商务委、市农业农 村委、市委网信办、 市经济信息委、市扶 贫办、市供销合作 社、市邮政管理局

6

推动智慧农业 建设

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 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四大行动。全面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 服务平台。

市农业农村委、市大 数据发展局、市商务 委、市邮政管理局


目标

序 号

重点任务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优化 乡村 产业 空间 结构

1

强化区域類

围绕“一圈两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开展特色产业强区(县)创建。推进城 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 伸。完善区县综合服务功能。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 划自然资源局、市生 态环市住房城 乡建委、市农业农村 委

2

支持贫困区县 产业发展

强化产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 资源、鏡特色产业。WiWWtfe 头企业与贫困区县合作创建基地。深化鲁 渝颇跡产业合作,深入験“万企帮 万村”柵,跡敬社会力量扶贫。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财政 局、市商务委、市扶 贫办

3

推动现代农业 产业园建设

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级联创”。

市农业农村委、市财 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4

建设“_镇_ 特”产业强镇

建设特色产业强镇。支持农产品加工飆 企业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引 导特色小镇加,螭素聚集和业砌新。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

5

促进“一村一k 品”示范带动

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 贸专业村。

市农业农村委、市商 务委

增强 乡村 产业 聚合 力

1

拓展边界,培 育多元融合主 体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戈!1,开展农民合作 社规范提升行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发展。组齢业产业化联合体。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财政 局、市林业局、市供 销合作社

2

拓展领域,发 展多类型融合 业态

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种养融合、 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康养融合、农业与 信息产业融合。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教委、 市经济信息委、市文 化旅游委、市谜健 康委、市林业局

3

拓展空间,打 造产业融合载 体

以“三特一品”、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 企业、网络平台为载体,形成多主体参 与、多要素集聚、多业态发展格局。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财政 局、市林业局

4

拓展渠道,构 建农民利益联 结机制

全面落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 接的政策。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 润分配机制。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 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

目标

序 号

重点任务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增强 乡村 产业 增长 力

1

强化农业标准 化建设

推财程标准生产。实现全产业链监管。 积极参与制(修)订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适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引导和鼓励 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

市农业农村委、市生 态环境局、市巾场监 管局

2

加快绿色化生 产

贯彻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创建农业 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 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推行种养循环一 体化。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 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 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市农业农村委、市市 场监管局、市供销合 作社

3

实施品牌化发 展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构建以市级农 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龙头、 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国 家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 体的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

市农业农村委、市商 务委、市发展改革 委、市经济信息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知 识产权局

4

提高市场化水 平

对接大市场,推动“互联网+流通”。统 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 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 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 建设。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大数据 发展局、市商务委、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市供销合作社

增强 乡村 产业 发展 新动 能

1

强化科技创新 引领

培育乡村产业创新主体,加强产业技术 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产学研协同创 新机制。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和农业科技园区。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 化。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廊。

市农业农村委、市科 技局

2

促进农村创新 创业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开展创新 创业典型县、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 基地示范创建活动。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教委、 市人力社保局、市退 役军人事务局、团市 委、市妇联

目标

序 号

重点任务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增强 乡村 产业 发展 新动 能

3

深化农业农村 改革

深快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2020 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 市试点工作。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 点。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 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进 “三社“融合发展,强化基层社合作经 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探索完善“地票”、 “林票”制度。

市农业农村委、市规 划自然资源局、市发 展改革委、市林业 局、市供销合作社

优化 乡村 产业 发展 环境

1

健全财政投入 机制

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 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按规定对 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 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

市财政局、市农业农 村委、重庆市税务 局、市扶贫办

2

创新乡村金融 服务

建立金融机构重点服务优势主导产业对 口联系制度,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小微 企业融资优惠政策。加大乡村产业项目 融资担保和政策性保险补贴支持力度。

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发行一 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产业振兴领域的纯 公益性项目建设。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 自平衡的专项债券。

人行重庆营管部、市 财政局、市农业农村 委、重庆银保监局、 重庆瞄局

3

有序引导工商 资本下乡

规范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投入乡 村产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吸纳农民 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建 立风险防范机制。

市农业农村委、市发 展改革委

4

完善用地保障 政策

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彳顷斜支持力 度。推行乡村产业用地点状规划、点状 报批、点状供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入市。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进一步完善设诲业用地政策。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市农业农村委、市司 法局、市林业局

5

健全人才保障 机制

鼓励返乡下乡兴办产业。加大农民技能 培训力度。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深化 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业 科研成果产权制度。实施乡村振兴青春 建功行动和乡村振兴巴渝巾帼行动。

市教委、市人力社保 局、市农业农村委、 市科技局、市退役军 人事务局、团市委、 市妇联

目标

序 号

重点任务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确保 乡村 产业 振兴 落地 见效

1

加强统筹协调

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 建立市领导联系区县产业振兴工作机 制。区县政府要成立创建特色产业强区

(县)工作专班,建立推进机制。

市农业农村委

2

强化督导服务

加强产业振兴考核督导力度,建立激励 推动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 乡村产业监测体系。

市农业农村委、国家 统计局重庆调查总 队

3

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经验。弘扬 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诚信守法, 营造良好环境。

市委宣冏、市农业 农牋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13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