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政协委员提案

重庆市梁平区司法局关于政协重庆市梁平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70号提案的答复函
日期:2025-06-2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重庆市梁平区司法局

关于政协重庆市梁平区第十五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270号提案的答复函

孙泽高、蒋文勇、唐治均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广律师调解服务的建议》已并案为270号提案,现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提升调解能力水平

梁平区目前共有39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乡镇调委会28个、街道调委会5个、社区调委会77个、村调委会26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5个、信访事项调委会1个,各级调解组织均设立调解室,2024年至今,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4430件,调解成功14400件,调解协议履行率达99.82 %,协议解决金额达9426.42万余元。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4年以来,区司法局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业务专题培训5次,对辖区调解员培训率100%。为增强人民调解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区司法局对全区人民调解员开展等级评定工作并报市局备案,评定出四级人民调解员124名,二级人民调解员1名,拟上报一级人民调解员1名。

二、完善村居服务网络,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为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区司法局相继出台《梁平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梁平区村(居)法律顾问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全区34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通过建立服务清单制、实施量化考核、落实经费保障等机制,确保法律顾问切实履行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职责。同步印发5.2万份宣传手册,推广使用“重庆村居法务”数字化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法律服务网络。截至2025年4月,累计配备法律顾问50名,开展法律咨询8745件次,化解矛盾纠纷468起,服务群众达1.4万人次。

三、创新调解机制,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区司法局着力推进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关于开展“人民调解进法院”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推进人民调解员进驻派出所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进人民调解与信访对接工作的通知》《推进“检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法院、派出所、信访办、检察院建成派驻调解室8个,1家律所常态化参与信访值班,实现了“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对接调解组织全覆盖。

四、强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综合效能

一是在区法院设立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站,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区法院、区司法局具体实施,主要承担调处化解全区重大、突发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设置专业调解团队,由1名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和10名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基层治理经验、熟悉社情民意的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基层法律工作者、老社区干部、老机关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专职调解员组成,122名专家“智囊团”建言献策、1个区法院速裁团队专业指导。二是建立重大矛盾纠纷分级响应机制,构建“接待-分流-调解-反馈”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了简易民商事案件诉调对接“一日达”,沟通协调转送对接“转即达”,跨区域纠纷直接申请“立即达”,形成了我区重大矛盾纠纷“快调快处快裁”特色,推动全区社会平安稳定“大提升”。服务站运行以来,通过统筹政法单位、行业组织、专业力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00余件,极大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减少群众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目前,我市暂未出台律师调解相关工作指导文件,涉及的律师调解组织设立程序、律师调解队伍资质条件、律师调解工作运行模式、收费办法等重要方面都缺乏政策依据,故该项工作暂时无法开展。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重庆市梁平区司法局

                                                        2025年6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