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2023梁平两会

2024-07-01

抓项目 稳增长 强投资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日期:2023-02-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区人大代表,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颂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美均


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显贵 


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大雄


区人大代表、云龙镇党委书记李万祥 

文/梁平日报记者 谭 燕 图/梁平日报记者 向成国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重点抓好十一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围绕稳增长强投资提升新速度,扎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主题年”,提速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怎样把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画?区两会期间,《梁平日报》邀请区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见势早、行动快、抓得实,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有力。”区人大代表,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颂说,区发展改革委将科学合理制定“跳一跳、够得着”“咬咬牙、会更好”的2023年发展目标,挂图作战、打表推进。

具体而言,在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方面,推进190个市、区级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存量及新增债券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专项债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发行额度30亿元以上;抓住国家大力推行基金项目的政策机遇,做实基金项目储备库,确保更多的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推动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高标准农田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加快建设。

在项目调度和储备方面,细化实化年度目标管理,滚动更新在建、新开工、前期“三张项目清单”,接续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确保一季度投资进度达20%以上,实现“开门红”;二季度投资进度达50%以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季度投资进度达80%以上。同时,强化数字变革,上线重大项目调度系统,搭建重大项目“云监管”平台,建成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系统;全面推广项目“云审批”,用好用足“渝快政”“渝快办”;持续推进“五三一”重大项目储备机制,滚动更新一批具有带动性、引领性且单个投资30亿以上的重特大项目。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坚持以社会投资和市场运作为主,构建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双桂新城EOD片区开发项目和高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落地实施,以EOD、PPP、特许经营权、REITs等多种模式盘活全区国有存量资产;持续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技审分离、平面审批”,落实重点环节串联并联审批制度,推动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相关技术审查,大力缩短审批时间;全力做好项目投融资平衡,根据轻重缓急和资源保障等情况,对储备项目排好优先序,把握好建设的进度,确保财力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

在统筹协调和考核督促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依托“4+N”领导小组(指挥部),推行区级领导“牵头领跑”,建立一个项目“一名牵头区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的协调机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案例剖析制度、问题交办制度、现场督查督导制度,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并继续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机制、政银企对接机制、防隐债风险控制机制等投融资管理机制;开展赛马比拼,建立完善全区投资增长、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赛道激励机制,开展周调度、月晾晒、季赛马、年考核,在全区营造齐抓共管、对比赶超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全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合力。

杨颂表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2023年,区发展改革委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全力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确保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以高质量项目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高效的规划服务和要素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紧紧围绕全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精准供给自然资源要素,全力服务稳增长。”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美均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抓好三个“提速”,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高效的规划服务和要素保障。

提速规划编制,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有力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及时报市政府完成审批,为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双50”重庆郊区新城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坚持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产业等项目空间保障;完成双桂湖片区等区域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推进城区控规全覆盖,积极保障项目空间落地;有序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立足各乡镇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积极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和乡村产业发展。

提速用地保障,服务经济发展。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做好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做好开万梁高速、双桂新城绿色发展EOD项目、万达广场、西部陆海新通道预制菜集散中心、高新区预制菜产业园、怡养康养中心和赤牛城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强力推进光明片区、金带片区征地报批拆迁工作,力争完成征地4000亩;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土空间信息平台作用,精心绘制全区项目规划服务用地保障树状图,建立全过程跟踪更新链,高效服务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提速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以高效率服务助力重大建设项目提质增速;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和限时审批,改变“坐等”工作方式为上门服务,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在“减事项、减环节、压时限、并审批、优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内部智能化督查督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务实、高效;创新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以地籍调查为抓手,用不动产单元代码串联土地预审、审批、供应、规划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业务环节,实现“一码管地”。

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加速跑”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显贵介绍,2022年,全区水利系统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责任,全年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对提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王显贵表示,2023年,区水利局将争取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加速跑”,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新的“水利力量”。

首先,在项目规划上做到未雨绸缪。重点推进银河桥水库、水井湾水库、铜钵河中小河流治理、梁平(星桥、安胜、仁贤)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智慧人饮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部分具备条件的项目2023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启动梁平水网规划编制,以构建现代化梁平水网为牵引,抓好“纲、目、结”谋篇布局,有效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和《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提高梁平在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中的受益程度,推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七区县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论证,形成高质量的规划报告和项目清单。

其次,在项目建设上做到凝心聚力。明确2023年度水利建设目标任务,续建龙象寺水库、七里沟水库、汝溪河中小河流治理、老鸹寨水厂扩建、中央水利救灾资金等项目,新开工龙溪河(仁贤至和林段)综合治理、山洪沟治理、湖泊连通、亚行贷款中期调整、盐井口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保障、移民美丽家园、水文站点现代化改造等项目;建立水利系统全体干部包项目的责任体系,建档立卡、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实化方案,压实项目从前期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责任,编印项目实施进度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建设推进;完善项目调度会商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周会商”,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实行重点盯办、强力推进。

此外,在组织保障上做到令行禁止。以党建为引领,将支部建立在工地上,在龙象寺水库施工一线成立由参建各方党员组成的联合党支部,组织开展劳动竞赛;依托“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平台,定期开展“双月述、双月晒”活动,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水利干部队伍,牢牢守住“水利工程”和“水利人”两个安全;建立考核奖惩、通报约谈等制度,对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在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中给予加分。

不断提升“投资梁平”的招商品牌显示度和影响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抓项目促投资主题年、数字化突破主题年、招商引资提能主题年‘三大’主题年活动。”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大雄表示,区招商投资局将秉承“精准、舍得、执着”的招商理念,坚持以“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不断提升“投资梁平”的招商品牌显示度和影响力。

吴大雄说,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区招商投资局将锚定千亿工业大区目标,突出新型工业化招商,招引优质预制菜供应链项目,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集群,聚力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紧盯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项目招引,持续做好智能家居、通用航空等特色产业招商,力争引入天然气(页岩气)能源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同时,统筹抓好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等项目招引。全年计划完成招商引资正式合同金额400亿元,落地率达到50%以上,特别是在10亿级以上的重大项目、预制菜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外资外贸招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同时,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具体做到‘三个统筹’,建立‘三个机制’。”吴大雄介绍,统筹相关部门力量,按照“管行业要管招商、抓产业要抓招商”原则,组建招商工作组,凝聚工作合力;统筹承载招商项目的各类资源,开展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生态招商、平台招商,为企业降本增效、培育市场,增强效益预期,确保招得来、落得下、见成效;统筹做好招商引资全过程服务,重大招引项目要组建“一企一专班”,强化项目协调服务,确保及时落地投产。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招商工作组每周会商,牵头单位每月研判,做到每周有项目洽谈,每月有项目落地,每季度有集中签约,每年有重大成果;建立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机制,建好项目信息储备库,落实清单管理,定期组织分析项目前期推进情况,确保做到每条项目信息都能闭环管理;建立考评激励机制,细化年度考核办法,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到相关单位,坚持赛马比拼、通报晾晒,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

此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优化投资平台建设,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要求,精准分析重大招商项目和头部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落地政府投资项目和差异化扶持政策,提升企业预期、提升项目质效。优化全国招商网络,瞄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借力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市区商会组织以及渝商、梁商作用,组建区域招商机构,激发招商网络工作主动性。优化精准招商方式,用好用活市区重大展会效应,把展商变成投资商;试点中介招商,探索与知名中介、投资机构的合作;开展以企引企,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云招商”,提升招商便利度、精准度和成功率。

多措并举建设龙溪河蔬菜公园

“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区2023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求真务实、思路清晰、操作性强,其中明确指出‘加快国家储备林、龙溪河蔬菜公园、20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区人大代表、云龙镇党委书记李万祥表示,云龙镇将以龙溪河蔬菜公园建设为载体,从四个方面发力,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大力发展“红白绿”特色蔬菜,“红”指辣椒、西红柿,计划在李子树下套种辣椒1200亩,创建西部辣椒种业科教产业园;“白”指殷家坝萝卜,计划在殷家坝种植萝卜1000余亩,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绿”指小叶青菜、藤菜,在全镇广泛推广种植此类蔬菜,建成润龙丰、古坛酸菜等泡菜的直供基地,纵深推进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提档升级,为打造龙溪河蔬菜公园奠定产业基础。

提升完善产业带配套设施,对龙溪鱼街云龙街区进行美化亮化、风貌改造,新建8米宽的龙溪河大桥,提档升级龙溪河服务区下道口、沪蓉高速云龙下道口途经的20公里道路;同时,改造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20万平方米蔬菜大棚和1300平方米蔬果分拣厂房,为打造龙溪河蔬菜公园奠定发展基础。

着力水污染防治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场镇雨污管网及处理厂,通过建设生物沟净化场镇生活污水,利用河岸小微湿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让龙溪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持续开展清理生活垃圾、沟渠塘堰、畜禽养殖粪污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的“三清一改”工作,重点整治乱搭建、乱堆柴禾、乱码建筑垃圾和扯塑料广告布行为,引导村民在院落周边栽种蜀葵、绣球花、百日菊和桃、李等果树的“三花一树”,聚力打造“让乡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让乡村净起来”的和美乡村,为打造龙溪河蔬菜公园奠定生态基础。

举办赛事活动及文化挖掘提升,积极谋划龙舟赛等相关活动,着力提升龙溪河蔬菜公园的形象度、认可度、美誉度;分步实施一个宣传片、一首云龙赋、一本《龙溪河》云龙专刊、一首云龙之美歌曲、一次随手拍大赛的“一片一赋一书一歌一拍”“五个一”文化提升工程,并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力量,挖掘云龙厚重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激起游客心中“最美乡愁”,为打造龙溪河蔬菜公园奠定文化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