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2023梁平两会

2024-07-01

把“关键小事”办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日期:2023-02-1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王建平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均燕    


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剑    


区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学仁    

文/梁平日报记者 周 茜 图/梁平日报记者 向成国

核心提示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兜好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扎实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藏着一份份民生大礼包。今年,梁平将持续聚焦教育、卫生健康、稳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实施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年的“民生考卷”已开卷,如何才能把惠及民生的“点滴小事”办得更好、办得更实?区两会期间,《梁平日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扎实抓好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主题,谈打算、提建议。

守正创新答好育人“民生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王建平表示,2022年,全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建平介绍,过去一年,区教委抓实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学生全覆盖,“双减”工作获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肯定,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案例在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发5次;福德学校等项目加快推进,袁驿镇小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400个;7所小规模完全学校和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撤并顺利;发放各类资助资金5891.6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222万元。

“我们在抓好‘五育融合’上硕果累累:创新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活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100余场,南华初中等4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实验小学、乐都完小案例获重庆市2022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金带小学等3所学校被授予‘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称号,张梓轩等5名学生获评‘重庆市优秀少先队员’……”王建平说。

“同时,我们还抓细教育提质。”王建平介绍,我区要求各校以课堂提效、作业增质、教学竞赛、教师队伍建设等为抓手,建立“区—片—校”三级教研体系,推进“以生为本,提质增效”教学改革,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发展各学段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职业教育就业率分别达93%、96%、98%、99%。

在抓严队伍建设上,区教委多举措提升教师素养、优化队伍结构,补充新教师193名(研究生学历43名),朱明静等多名校长、教师获市级荣誉称号。区委、区政府教师节通报表扬“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十佳书记、校(园)长”100人。

王建平表示,2023年,区教委将锚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重庆市基础教育强区”目标,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打表化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上,我区将新建桂湖幼儿园、品字小学(二期),迁建龙滩小学;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上,依法依规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在着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上,纵深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融通融合融汇发展;在狠抓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常态化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持续开展“三整治三执行十严禁”专项行动上,开展“争做人民喜欢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活动,健全教师激励关怀机制,守正创新答好育人“民生卷”。

用民生保障网兜牢群众“稳稳的幸福”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均燕介绍,2022年,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去年,梁平厚植民生‘三度’,不断为老百姓创造高品质生活。”朱均燕表示,做到社会救助有“温度”,全区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畅通困难群众办事渠道,全年发放救助金2亿元,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3.8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到养老事业有“速度”,我区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1个、社区老年食堂3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做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有“力度”,我区完善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服务功能,建成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3个,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岗343个,形成自上而下、机制健全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朱均燕表示,接下来,区民政局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民生保障网兜牢群众“稳稳的幸福”。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紧扣“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主动发现、先行救助、标准调整“三大机制”,深化拓展“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推动完善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紧扣“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深入推广城市“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管理运营、农村“四有五助”互助养老模式,持续推进乡镇敬老院整合提升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强化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紧扣“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进一步健全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儿童主任赋能行动,选树儿童主任先进典型,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增强为民服务能力,紧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努力绘就“健康梁平”美好画卷

医疗卫生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福祉,关乎民计民生。近年来,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主题,怀揣医者初心,践行公益使命,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工作态度跑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速度,让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剑介绍,2022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走过了砥砺奋进、栉风沐雨的艰苦历程,在打好疫情防控硬仗的同时,不断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翻开成绩单,去年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市级健康企业2家,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智慧医院”;构建“1+4+6+N”服务体系,上联重大附属肿瘤医院、重医附一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下联各基层医疗机构,全年门急诊人次增长9.3%、住院人次增长14.3%、手术台次增长20%;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孕产妇死亡率降为0,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3.3‰;医疗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区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顺利竣工,迁建区疾控中心、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基层数字化医学设备全覆盖,基本形成以“区属机构为龙头、乡镇为枢纽、村级为网底”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有效探索“四血”人才工作法,招录引进人才112人,做实“区聘乡用”“上挂下派”,完成各类手术、技术近700例,派出8批次218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西藏、市内区外等地抗疫,大大提振卫健系统干部队伍精气神。

“2023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无限向往,努力绘就‘健康梁平’美好画卷。”刘剑表示。

具体而言,深化医改带动发展,深入推进“三通”医共体建设,打造“四位一体”人才工作法升级版,做实医通、人通、财通;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建设项目,加快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区中医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托育机构建设项目,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33个,确保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低于2.4个;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立完善“1+1+5”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共享调阅、医疗协同、综合监管、便民服务、大数据挖掘等5项智慧医疗应用,提升区域医疗整体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梁平行动,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区创建,力争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个,市级卫生乡镇1个、市级健康乡镇1个,大力推进医院等级创建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扎实做好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各项工作,着力防重症、强能力、控风险、促发展。

用实际成效惠民生、暖民心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就抓好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等进行部署,对全区人力社保工作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区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学仁表示,区人力社保局承担着“保民生、护民权、促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紧扣全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和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等重点工作,唯实争先、真抓实干,用实际成效惠民生、暖民心,聚力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就业创业稳大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3年,我区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陈学仁介绍,同时,全区将围绕产业链需求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全年实现职业技能培训4700人,开展“梁平预制菜”职业技能培训300人;加大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就业力度,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公益性岗位数量和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加快建成零工市场,加强企业用工服务,提升免费招聘服务供给量,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争创市级劳务品牌、充分就业村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社会保险守底线,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陈学仁说,新的一年,梁平将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社会保险服务;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工作,开展“扩面提质”专项行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参保率稳定在96%;按时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落实养老保险金反冒领机制,加强基金安全防控管理,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社保基金。

人事人才强支撑,突出人才需求导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我们将积极参与‘重庆英才大会’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双高’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陈学仁介绍,在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上,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举办“都梁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持续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大力开展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建设和市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建设。

陈学仁表示,劳动关系促和谐,维护劳动者权益,提升劳动关系综合治理能力。在加强在建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排查工作上,我区将压紧压实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根治欠薪工作责任,推动“一金三制”全覆盖;在强化重点领域、重要行业欠薪案件查处力度和统筹调度上,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在健全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上,将探索“互联网+”新路径,不断强化各个机制的纠纷调解功能,把劳动争议预防于苗头、化解在基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