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2022-01370 [ 发文字号 ] 梁平府发〔2022〕4号
[ 主题分类 ] 水利、水务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规划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政府办公室
[标题]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1-12 [ 发布日期 ] 2022-01-14

梁平府发〔20224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2022112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重庆市梁平区水利局

202112



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编制人员名单




准:陶斯俊


核:孙金华


核:廖顺美


制:吴万波何虹燕蔡德成








7

第一章水安全保障现状及形势 8

第一节“十三五”主要成就及现状 8

第二节面临形势 16

第二章总体要求 21

第一节指导思想 21

第二节基本原则 21

第三节目标任务 22

第四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发展 27

第三章消隐患防洪水,保障梁平江河安澜 29

第一节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 29

第二节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30

第三节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30

第四节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 31

第四章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32

第一节坚持节水优先 32

第二节全面开启梁平水网建设 34

第三节推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35

第四节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 36

第五章重保护强修复,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37

第一节深化实化河长制工作 37

第二节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 38

第三节大力推进水土保持 38

第四节持续开展水美乡村建设 38

第五节促进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 39

第六节水质监测保障 40

第七节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 40

第六章严管理重能力,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41

第一节依法治水管水,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41

第二节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 41

第三节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水利政务服务水平 42

第四节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42

第五节创新工程管理,提高建设运营能力 43

第六节深入后期扶持政策,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44

第七节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提升水治理能力 44

第八节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45

第七章兴科技弘文化,提高水利发展质量 46

第一节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 46

第二节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47

第八章抓改革激活力,破解水利发展瓶颈 49

第一节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49

第二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水利跨越式发展基础 50

第九章投资估算 51

第一节投资规模 51

第二节资金筹措 51

第三节预期效益 52

第十章保障措施 54


附表1.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工程投资表

2.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消隐患防洪水项目表

3.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抓节水保供水项目表

4.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重保护强修复项目表

5.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兴科技弘文化项目表

6. 梁平区重点中小型水库储备项目清单

附图:1. 梁平区水系图与重点水源工程分布图

2.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水源工程示意图

3.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城乡饮水安全规划项目图

4.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农田灌溉规划项目图

5.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消隐患防洪水、水生态、

水文化项目

附件:关于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明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实施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维护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全区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区政府、市水利局“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聚焦解决各种新老水问题,系统解决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区水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了《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区水利安全保障工程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水安全保障现状及形势

第一节“十三五”主要成就及现状

十三五”期间,全区水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项水利工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十三五”既定的发展目标基本达到时序进度,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完成新建、改建、扩建、整治维修各类水利工程项目87个(类),争取上级资金166400元,完成各类水利投资340075元,全区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1.加快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了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十三五”期间水源工程顺利推进,完成龙象寺、中心、七里沟3座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建设龙象寺水库;建成左柏水库、猎神水库,完成投资64767万元,中型水库左柏水库主体工程已完工,小(二)型水库猎神水库建成投入运行,新增蓄水能力1115.3m3

2.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8个,完成投资15504万元,治理河道长约61.95km,新建堤防约121.8km,涉及龙溪河、铜钵河、普里河、新盛河等4个流域和梁山、双桂、礼让、仁贤等14个镇乡(街道),保护人口2.20万人,保护耕地2.73万亩。进一步实施了现有非工措施巩固完善和非工程措施示范建设及山洪危险区的补充调查,完成投资679万元,建立了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有机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升级改造6个自动水位站,新建7个视频监测站,2条小流域入户新型系统示范建设,更换机房山洪服务器等设备,实现高效运行,大大提高了山洪灾害防治能力。

3.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落实“三条红线”硬指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印发《梁平县2016-2020年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通知》《“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44.84%82.9%,均优于市政府年度控制目标。着力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功创建58个节水载体(节水型单位40个,节水型企业8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0个),完成区水利局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为全区节水型机关建设起到良好示范,2017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

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成投资7058万元,整治渠道68.39km,新增灌溉面积0.38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3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41增加到0.5001

4.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显著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投资2285万元,实施25座水库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建成生态隔离16.612km、库滨植被带11607m2、自然湿地1940m2,完成物理隔离61.03km、生物隔离15756m2,全面达到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要求。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退出类3座,整改类8座,并通过区级验收。完成了梁平区50km2以上19条和14条重点河段河流河道管理划界,划界河段长度490.2km,划界岸线长度975.3km。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24km2,完成投资10613万元,实施长塘、云龙、礼让坡耕地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天鼓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红岩项目区、龙溪河项目区及水土保持以奖代补项目,有效地改善我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水土保持率达到72.14%以上。河湖连通初显成效,完成投资23051万元,建成盐井口水库至小沙河等4个水系连通工程,连通河库数17座(条),安装生态调补管道122.406km,实现新增年生态补水能力2391.3m3。新建堤防护岸22.71km,水生态治理面积20.8hm2

5.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

自河长制启动以来,我区深刻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高效推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扎实做好治水、管水、护水各项工作:

一是优化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二级“双总河长”架构和三级河长体系,配套印发了工作方案和“8+1”河长制工作制度。二是实施“一河(库)一策”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河库“清四乱”、污水“三排”整治、“清河一号”、河库执法等专项行动。三是推动综合施治,实施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亚行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全面改造新盛河、铜钵河流域9个乡镇场镇雨污管网;全面取缔33座水库肥水养鱼。四是推行生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每月监测88个河流断面水质,实行生态补偿;创新河长制专员监督机制;建立黄、红“两色卡”督办机制。五是与重庆垫江、四川开江等4个毗邻区县签订跨界河流联动共治协议,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起互学互促、联防联护的工作格局。六是招募选拔670余名“民间河长”,组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守护绿水青山”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点赞‘最美家乡河’”网络投票活动;河长制公益短视频《归又来》获得“守护美丽河湖——争创示范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优秀奖。

全区河库管护秩序日趋规范、河库水质稳步向好、河库面貌焕然一新,龙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龙溪河河长制工作被水利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6.利扶贫成果显著

十三五”以来,梁平区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资金20000万余元,新建农村供水工程662处,新建、改扩建大观、虎城等8座“千吨万人”水厂,改造延伸供水主管网约725km,重点针对10个市级贫困村,6个相对贫困村、18个贫困组及全区24987名建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同时兼顾面上的一般农户“饮水难”群众,巩固提升51万人饮水安全。按照“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改扩建、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蓄水池等方式,构建起“17座规模化供水工程为骨干、90座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辅助、1.4万余处分散式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8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7%78万农村居民(含建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市脱贫攻坚2020年成效考核中梁平农村饮水安全零问题。成功承办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现场推进会和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暨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得到了水利部、市政府和市水利局的高度肯定。

7.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投资9807万元,完成山坪塘整治1590口,新增蓄水能力38.77m3,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4.58万亩,受益人口7.5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25人)。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为保障全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投入资金159200万元,投工投劳0.26亿个,完成土石方0.18亿m3,对农田水利设施开展日常维护、水毁修复和更新改造。

8.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力有效

十三五”期间梁平区到位资金20227万元,其中:移民直补资金4888万元、项目资金15339万元。实施了农村道路新(改)扩建99165.46km、渠道整治4处、水利产业(种植)园7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9处、河堤整治3处、提灌站1处、新建山坪塘1口、整治山坪塘12口、农村供水管网延伸及安装工程8处、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4处、乡镇雨污分流工程3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1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1处、三峡移民困难补助及维稳等工程。项目涉及全区25个乡镇,水库库区及安置区受益人数达到16万人,其中移民1.5万人。

9.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水利改革:一是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制度的建立,基本形成了适合本区实际的农业水价改革新模式,取得了“4破解4精准”的工作成效,有利于工程运行的机制,积极培育水权交易机制。二是水利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重组水利局机关、1个参公事业单位和重庆市梁平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心、重庆市梁平区城市水源水库管理中心等10个事业单位,原29个机关事业单位合并为12个。完成盐井口水库管理处、竹丰水库管理处、沙坝水库管理站、大河坝水库管理站4个国管水库改革,完成68人的分流。三是深化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立足于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持续精简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涉水许可中介服务事项,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

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一是全面落实“三项制度,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二是加强水利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重庆信用信息应用平台参建单位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完善相关信息,实现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行信息公开与动态监管。三是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能力水平;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

水行业管理能力:一是完善水政监察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能力,由水政监察支队全面开展水利综合执法。二是建成全区水雨情监测网络,投入337.34万元,完成90个雨量站、22个水位站、1个信息中心站、4个水文站的运行维护,新建地下水监测站4个、墒情站6个;三是完成防汛抗旱、水文监测、取用水户取水量在线监测、规模集中供水在线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四是建成了梁平区水质监测站,水质检测工作全面开展。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党建“三基”建设,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实施局领导班子联系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深化廉政教育,持续开展“以案四说”“以案四改”警示教育,认真开展机构改革后“五不一乱”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职工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专栏1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

指标

属性

1

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

m3

1648

5673.5

1115.3

预期性

2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6.8

85

87

预期性

3

用水总量

m3

16342

19800

16397

约束性

4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


34%

44.8%

约束性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17%

82.9%

约束性

6

灌溉水利用系数


0.4841

0.5

0.5001

预期性

7

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

%

85

90

90

预期性

8

水情信息自动化采集率

%

75

80

81

预期性

9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km2

29.81

76.9

181.24

预期性

注:表中数据均为达到值。

10.水安全保障现状

十三五”末,全区已基本形成了集供水、防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于一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供水安全,建成中型水库4座(含左柏水库),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52(含猎神水库),在用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07处,蓄引提水能力2.1亿m3,有效灌溉面积38.2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初步形成以中型为骨干,小型为辅助,蓄引提水相结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城乡防洪方面,建成堤防长度有203.89km,其中4级堤防34.54km5级堤防169.35km,保护人口6.0万人,保护耕地4.6万亩,水文站4个,遥测水位站22个,遥测雨量站90个,50平方公里以上重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全覆盖,基本建成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洪水防御体系。水生态保护方面,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40km2,其中:区水利局组织实施10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24km2。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但部分河流断面存在生态流量不足、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72%以上。

第二节面临形势

平区区位优势独特,地理条件优越,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机遇叠加,抢抓政策机遇,发挥独特优势,展现更大担当,争取更大作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挥自身优势、勇于后发赶超,加快恢复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区水安全保障工作处于挖潜力、补短板、强服务、激活力、提质量的关键阶段,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党中央战略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与水灾害突出等新老问题。梁平区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区水利改革发展势头良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水利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水利投入持续增加,水源建设加快实施,城乡饮水基本保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逐渐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重点领域水利改革进展顺利,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提供了良好基础。梁平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水资源条件特殊,对照新时代新要求,水利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短板弱项,水安全面临严峻形势与挑战:

1.防洪减灾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和财产将进一步向城市、集镇、居民点聚集,防洪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全区河道多为自然土堤,工程堤防较少,防洪工程措施不足,未治理河道行洪能力弱,部分农村集中居民点和农田防洪现状普遍在25年一遇,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暴雨、洪水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山洪尤为突出。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并存

梁平区水源工程调蓄能力弱,资源性、工程性缺水严重,水资源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无外来客水支撑,全区供水主要依靠水利工程拦蓄水量提供,供水保障程度不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提速和解决民生问题更高要求的提出,缺水矛盾更加突出。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56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235立方米,约为重庆人均水资源量的73%、全国人均水资源量61%截至2020年底,全区水利工程提供供水能力为2.1亿m3,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02m3,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8%,不足全国水平的50%,乡镇和农村饮水水源不足,农业灌溉缺水严重,到2025年全区缺水量为8410,缺水率为26.25%

3.城乡供水能力不足,安全保障亟待提高

截至2020年底,梁平区自来水普及率为87%,农村集中供水率87%。城乡供水差别还较大,农村供水水源单一、点多面广,引水管道长、投资大,管网漏损率大,维修养护难度大,农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任务重,农村供水水平亟待提高。

4.农田水利设施仍然落后,节水改造亟待加强

农田灌溉设施建设难度大,全区有效灌面仅38.23万亩,其中:节水灌面10.89万亩。梁平区地形地貌复杂,丘陵、山地面积占95%,耕地集中连片区域少,灌溉设施建设成本高,现状渠道衬砌率为70%,渠道完好率仅62%,灌区输水工程配套差,灌溉水量浪费大。山坪塘、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规模小、数量多,更新改造和日常维护任务重。

5.水生态形势仍不乐观,生态建设亟待加强

饮用水源地保护仍需加强,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库型有22座,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部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由于农村化肥使用、生活垃圾随意填埋、农药使用等造成水源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全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525.94km2,占幅员面积的27.86%,农村部分河流尚未治理,存在水域岸线遭侵占、淤塞萎缩等问题,一旦突遇降水就会以洪水形式冲走,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未形成体系,智慧化程度不高

监测感知覆盖范围和要素内容不全面,监测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用水计量、工程安全、河道管理等方面自动监测能力薄弱。水利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有效整合不足,信息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应用覆盖面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深,面向全局的水利大数据应用不够,已建的应用系统主要限于水利信息的集成,基本未涉及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及决策的自动应答全过程响应。

7.水治理体系亟待完善,水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江河湖库、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稳定长效的水利投入机制尚不完善,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水市场主体培育乏力,水市场发育不足,水市场作用发挥不明显,盈利性项目与公益性水利工程未能有效整合,不能全面激发社会投入水利建设的活力。部分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落实、管护工程配套不完善、管理手段较落后等问题。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水文化市场培育不够,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未能有效结合,水文化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水利监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部分责权和程序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水利监管层级间、区域间业务协同不够,监督力度整体薄弱。水法规仍需充实完善,执法队伍不稳定,现代化执法监管等设备应用不足,执法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全力保障水安全、大力抓好水民生、着力改善水生态、积极弘扬水文化,努力补齐供水、防洪、水生态、水利信息化短板,持续加强对水资源、河库、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水行政事务工作的监管,不断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提升行业能力,合力构建安全美丽的“梁平水网”,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区“新老水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设节水型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紧扣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和水安全保障部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补齐水利设施短板,补强水利发展弱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水和谐、系统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系统谋划水旱灾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维护河湖水系健康,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的主体活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治水、协同治理。构建完备的水治理体系,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强化部门协作,提高化解水事矛盾纠纷、水安全风险防范的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目标任务

坚持以服务梁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重心,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引调提水工程为通道、智慧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以规划实施“一核两网•六河八库”(“一核”指以水生态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建设水美梁平为核心;“两网”指建设现代化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网和智慧水利网;“六河”指建设境内6条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八库”指建设8座保障性水源工程。)为支撑,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梁平水网,建成与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2025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城乡供水保障体系、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农田灌溉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江河健康保障体系、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梁平水网初具雏形,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梁平水网,基本实现水安全保障总体目标。

1.水资源合理配置目标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到2025年,新增蓄水能力4900m3,实施区域调水工程,结合梁平区“十四五”工业、农业布局,初步形成区域联调、丰枯相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增强城市后备水源保障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程度;基本建成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

2.城乡供水保障目标

推动水源联网工程和管网延伸(改造)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一改三提”工程,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到2025年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集中式供水率90%,千人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规模化供水工程供水人口覆盖率80%,自然村通水率100%,农村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7%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25年,全区年总用水量控制在2.065亿m3以内。

3.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实施防洪护岸及其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继续对区内重点河流重点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基本建成完善的工程防护体系。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聚居区、产业集聚区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到2025年,城区防洪达标,达到20年一遇,建制镇规划区防洪达标,达到10年一遇,主要涝区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进一步提高防汛抢险及应急抗旱能力,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趋于完善,初步建立覆盖全区水文巡测及监测体系,水文洪旱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

4.农村水利建设目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是着力开展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朝阳中型灌区和汝溪河中型灌区进行骨干工程配套、除险加固,渠道改造,实施恢复灌溉面积1.9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开展量测水设施配套、信息化等管理设施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从根本上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完善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强化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水利工程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普遍增强。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建设目标

一是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区水利部门共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km2区级相关部门共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40km2,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5%以上二是实施河长制重点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质断面检测,完善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

6.水利改革目标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进“互联网+水利政务服务”,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动态监管,强化施工现场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二是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大各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用足用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三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促进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认真落实区第123号总河长令要求,深入推进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和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河库管理两大攻坚战,深入推进实施“一河一策”专项治理;扎实推进水质未稳定达标河流整治,做到全面查、改到位,确保断面水质达标。落实常态督导机制和联动联防机制。

7.水利科技文化目标

一是力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得以广泛应用,基本实现“智慧水利”,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采集体系自动化程度达80%,水利大数据实现云端融合共享,持续推进“智慧河长”建设,为开展河库管理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基本实现“智慧人饮”,对梁平区金带、老鸹寨水厂及供水管道、计量设施等进行现代化、智能化改造,对供水范围25000户水表升级改造,实现物联网智能入户,探索人饮智能化、信息化。三是保护传承及弘扬水文化,水工程和水文化融合发展。四是水利科技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加强对水利人才政治、业务、管理各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8.涉水事务监管目标

基本实现行业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治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完成已建堤防工程河道河段划界,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道和重点河流重点河段岸线规划,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5%;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现场视频监测率达到100%,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90%,大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显著提高。

专栏2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底

规划2025年底

指标属性

1

全区用水总量控制

亿m3

1.98

1.64

2.065

预期性

2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34%

44.8%

8%

预期性

3

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17%

82.9%

3%

预期性

4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498

0.5001

0.5097

预期性

5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

亿m3

0.56

0.11

0.49

预期性

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85

87

90

预期性

7

江河堤达标率

%

90

90

95

预期性

8

水土保持率

%

72

72.14

72.5

预期性

9

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

%

85

100

100

约束性

:表中数据均为达到值。

第四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发展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加强与川渝东北邻近区县合作,深入推进水利协同发展。以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川渝毗邻地区跨区域合作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庆中部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积极开展渠江、长江等跨流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防洪工程规划方案研究。

建立河流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开展跨省界河流联合巡河执法。建立水文监测预警预报共享机制,推进河流水量水质、水文气象信息、抢险技术支撑力量和应急抢险物资等资源共享,加强水库联合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联合研究、挖掘川渝水文化内涵,探索把水文化建设和交流打造成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川渝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评价互认。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人才交流合作,川渝水利系统互派干部交流挂职。

专栏3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

——加快推进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协同市水投集团、达州等积极开展从渠江上游引水入梁的前期研究。

——积极推进重庆中部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协同市水投集团、忠县、垫江等积极开展从长江引水入梁的前期研究。

第三章消隐患防洪水,保障梁平江河安澜

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加快建设重点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城乡防洪标准,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洪灾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划6条流域防洪减灾工程项目22处,规划总投资107500万元。

第一节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

加快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厚植绿色、生态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的河岸环境,优先实施保护防洪薄弱点,龙溪河流域城镇、重要文化载体或者具有特别重要生态修复功能的防洪工程,解决防洪安全保障问题,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规划3个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总投资47000万元,河道整治38.2km,涉及龙溪河和林、明达、金带、回龙等河段。

加强河道治理。坚持河道治理与地域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相结合,遵循河流自然形态,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维护河道生态平衡,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对防洪不达标的城镇及人口聚集重点区,以及洪灾损失大、洪涝灾害频发、水生态形势严峻的河段实施系统治理,规划区内6条流域主要干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60500万元,综合治理河道95.86km,新建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达到防洪排涝抗旱减灾的目的。

实施山洪沟治理。坚持确有所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和群测群防体系。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根据轻重缓急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作,治理山洪沟2条,综合治理河长4.7公里。

第二节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排查整治防洪薄弱点。优先调整城乡防洪标准,着力提升城市、乡镇和农村地区防洪能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排查河整治,建立防洪风险点等级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坚持以防为主,扎实做好水库、堤防等工程隐患排查、安全鉴定、除险加固,严格水库降等与报废,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结合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综合治理,推进堤防险工险段治理,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

第三节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以推进水文现代化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水文监测、预警预报、洪水调度、应急撤离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以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管理智能化、运行管理高效化为目标,全面优化水文监测站布局和功能,实施水文监测要素全自动化升级改造,完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档升级各类水文监测站点84处,开发水文智能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全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全覆盖。

第四节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影响和防洪形式变化,科学提高洪水防御标准,增强全社会安全风险意识,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害。持续推进重要江河(水库)预警断面供水预报及调度方案、重要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超标准洪水监测预警方案等编制工作。完成水库汛期调度计划审批,整合现有防汛抗旱信息系统,建立完善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开展重点乡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实行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旱灾害)普查工作,加强应急抗旱供水保障,防止区域性季节性区域蓄水、储水力度,提升应急抗旱供水能力,防止出现区域性规模性停水或水质严重超标问题。建立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新机制,加强专业型、专用型水旱防灾物资储备,全面提升水旱防灾物资保障能力。

——规划3个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

——规划6条流域主要干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19个。

——开展山洪沟治理,治理河长4.7公里。

——提档升级各类水文监测站点84处,开发水文智能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全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全覆盖。

专栏4 梁平水网防洪减灾工程

第四章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坚持节水优先、优化配置,按照“挖潜力、强骨干、成网络”的思路,抓紧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畅通供水网络“毛细血管”,着力为梁平水网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备储备能力。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平。规划水源工程24处,规划测算投资495099万元,其中“十四五”总投资259399万元。

第一节坚持节水优先

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节水约束性指示管理,健全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区域流域水量分配、主要领域用水定额等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在水资源紧缺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地区,严减高耗水产业规模,发展节水型产业。完善水资源监督考核制度,依托重庆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测,加强重点用水户监管,建立超用水管理监督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

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农业量水生产,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建立节水型农业种植模式。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健全完善灌区量水测水设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97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严禁新上高耗水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引导工业企业推广应用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水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加大工业节水改造力度,推行企业和园区水循环梯级利用。

加强城镇节水降损。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构建城镇高效水系统。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加快污水再生利用,强化中水回用。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开展管网独立分区计量管理(DMA)。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强化公共用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计划管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改造,城市市政公共设施节水型器具推广。

健全节水机制。完善节水监管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推动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完善节水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节水产品水效“领跑者”企业评选。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强化节水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节水载体的节水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节全面开启梁平水网建设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和“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充分挖掘现有工程供水潜力,适度超前、提速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水资源配置及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已成、在建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以中型为主、中小微并举的水源工程配置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多源互补、区域互通、互为备用、集约高效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规划建设骨干水源工程项目8个,总投资约466909万元,其中“十四五”完成投资231209万元。规划新建中型水源工程4处(龙象寺水库、银河桥水库、白杨湖水库、龙安水库),新、扩建小一型水源工程4处(七里沟水库、中心水库、国庆水库、群力水库),新增蓄水能力4900m3。同时,中远期规划拟建中小型水库储备项目30座,总库容7360.5m3,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14座,小二型13座。

规划建设引调水工程3处,总投资约12400万元。主要通过管道将盐井口水库与左柏水库连通、国庆水库与三龙水库连通、左柏水库与云龙龙溪河连通。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区域联调、丰枯相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增强城乡后备水源保障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程度。

第三节推进实施供水保障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稳定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提升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推动形成主体统一、水源统筹、水量保障、水质无忧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质量,实施“一改三提”工程,通过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条件,提升人均可供水水量、提升水质达标率、提升工程运行管护水平,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以人口聚集的乡镇(街道)为中心,依托水源工程建设,改造既有乡镇水厂或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人口居住极为分散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积极推进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进制水工艺。规划建设农村供水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9920万元。项目主要涉及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扩建工程、三龙水厂改扩建工程、虎城、袁驿水厂改造工程、响鼓岭水厂改扩建工程等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后可新增供水能力20000m3/d。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和相应机制,防止出现整村连片断水和严重水质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供水用电、税收和用地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农村居民用水付费制度,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费征收管理工作,推进水费收缴便利化、智慧化,提高水费收缴率。

加快水源地建设,形成多水源互补的互联互通供水格局和系统完备的城市水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库河湖水系联通工程等输配水管网建设,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第四节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种子基地等为重点,与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乡村产业振兴、改善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围绕“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灌区目标,加强灌溉供水管网建设,改善灌区水源条件,推进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规划农业灌溉工程项目2个,总投资5870万元,推进朝阳中型灌区和汝溪河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配套及沟渠除险加固建设,量、测水设施配套,信息化建设,管理设施完善,恢复灌溉面积1.9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0万亩,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率,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专栏5 梁平水网城乡供水工程

——建成龙象寺水库、银河桥水库,开展龙安水库、白杨坝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

——规划建设引调水工程3处。

——积极推进全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第五章重保护强修复,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重保护、强修复”的思路,以保障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以全区六条河流为骨架、次级河流为网络,实施水生态保护及修复,规划项目5处,规划总投资143700万元。

第一节深化实化河长制工作

全面强化“一河一长”。认真贯彻《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强化河长履职尽责,建立和完善河长制考核制度,继续将各级河长履职状况纳入各级民主生活会内容,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协作机制,强化巡(护)河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监督员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管理保护体制机制。

智能化推行“一河一档”。积极配合建设全市统一的河流管理保护信息化系统平台,建好用户“智慧河长”,推进“智慧河长”(二期、三期)项目建设,用好“智慧河长”系统,不断建立完善“一河一档”,搭建综合调度平台和智慧设备展示环境。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提升河流管理保护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精准实施“一河一策”。科学编制、实施新一轮“一河一策”方案,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示范河湖建设,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第二节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

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加大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实施重点河流、河段、湖库生态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十四五”期间全区规划水生态项目1处,龙溪河(梁平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测算总投资59900万元。

第三节大力推进水土保持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森林植被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和培育,重点突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以及重要河流两岸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实施沿江、沿库、沿路、沿城水土保持。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有效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强化水土保持监测,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将水土保持监测和水文泥沙监测相结合,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水环境整治、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制,规划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个,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km2

第四节持续开展水美乡村建设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治理需要,以恢复农村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主线,以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乡镇为单元,结合村庄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推进,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库(塘)管护等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统筹解决农村的水域空间、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安全、生态、美丽的农村河湖。规划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约39800万元,治理河道长度约32.1km,新建护岸长度约37.9km,生态化改造护岸11.4公里,建设滨水文化景观、旅游产业大道、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涉及龙溪河、新盛河和铜钵河3个流域,明达、礼让、仁贤等8个乡镇(街道)、21个行政村。

第五节促进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妥善处理农村小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小水电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平台,健全生态流量泄放监管制度,加强农村小水电生态流量管理。积极创建全面落实水电站生态流量,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绿色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强小水电清理整改,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坚决制止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小水电开发。二是加强转变小水电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努力实现社会得生态、河流得健康、百姓得实惠、电站得效益的目标。

第六节水质监测保障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水质监测检测,织牢水质安全管控网。规划水质监测信息中心项目1个,总投资7500万元。新建8000m2信息中心,采购信息智能化设备,提升水质监测能力,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七节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

按照点面结合,重点打造的思路,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符合后期扶持政策导向和资金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结合我区移民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实际,规划建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个,总投资31500万元,主要围绕新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美丽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散居移民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便民服务中建设等,让我区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专栏6梁平水网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规划水生态项目1处,龙溪河(梁平段)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个。——规划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1个。

——规划水质监测信息中心项目1个。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个,移民美丽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等。

第六章严管理增能力,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按照“严管理、增能力、强服务”的思路,以“三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为手段,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依法治水管水,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水利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水法治体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严厉打击水土保持、涉河建设等领域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积极推进“互联网+水行政执法”建设,建立集“巡查监控、立案查处、跟踪督办、执法统计”于一体的执法管理体系。加强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水利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信访调解,有效化解水事矛盾纠纷。积极支持水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第二节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

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统护水”为目标。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取水许可告知承诺、生态流量管理等制度,强化水资源在规划决策、项目建设布局及区域发展中的刚性约束作用。全面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重要河流水量分配,基本形成全流域水量分配格局。推进取水许可管理规范化,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优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监测覆盖率。加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抓好河流生态流量和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控制断面水量水质监测,建立生态流量、水量监测预警和调度机制。

第三节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水利政务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许可公示和“一窗受理”“一窗出件”“好差评”等制度,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性办”,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广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新模式,探索实施涉水专题“一稿制”“零跑动”审批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广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技术审查。坚持阳光用权,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行政审批和行政相对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

第四节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严格河道岸线保护和利用。加强河道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岸线功能分区和用途管制,严格执行负面清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利用河道岸线资源。

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监管。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监管,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管理体系,维护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河湖空间完整、功能。

强化河道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河道管理机构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配备巡查船舶和无人机等设施设备,推进河流遥感、岸线视频监控预警等现代化监管方式,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多方式和多形式地开展河道监管巡查。

第五节创新工程管理,提高建设运营能力

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建立水利工程智慧建管平台,积极推广BIM等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智慧管理,对项目设计、招标、监理、进度、施工、质量、资金、变更、合同、验收、运营等关键环节进行清单式管理、全流程监控。持续开展以水利安全文明工地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施工现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重要依托,以争先创优为主导目标,全面全方位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和服务。完善水利市场诚信体系构建及评价运用机制,创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式,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管。坚持“督促、检查、指导、提高”的原则,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水利工程全时段、全过程安全管理,合理选择管护模式,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

第六节深入后期扶持政策,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深入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创业就业培训,补齐散居移民基础设施短板,切实解决移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强化后期扶持项目和资金监管,统筹安排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稽察审计、监测评估、绩效评价及运行监控等工作,提升后扶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七节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提升水治理能力

推进优化水资源、河湖岸线、水土保持等管理体制改革,统筹监管与执法的协作联动,实现水利监管执法常态化、规范化。探索建立水利“一张图”动态监管机制,强化水工程、水生态空间管控。探索水利工程“并联式”验收新模式,开展主体竣工验收和征地移民等专项验收。建立水利资金集中统筹和竞争立项机制,充分发挥项目集聚效应、叠加效应。创新水库移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物业经济”新模式,深化移民后期扶持产业项目形成资产“三权”改革。推动水利工程管护和效益发挥机制改革,开展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试点。研究将水库安全工作、河湖治理工作纳入河长制一体化考核。认真落实水利非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做好水资源、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征管改革。探索水利工程保险机制,探索研究洪灾保险。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建立与现代工程管理相适应的建管体系。

第八节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严格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增量”。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制,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空间管控,对人为水土流失实行遥感监管全覆盖。强化水土保持监测。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将水土保持监测和水文泥沙监测相结合,基本建立水土保持协调监测体系。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总量和动态消长变量。

第七章兴科技弘文化,提高水利发展质量

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科技文化需求为向导,按照“增内涵、强品位、提质量”的思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规划项目2处,规划投资6440万元,加快建设智慧水利网,全面提升水利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智慧水利管理和应用模式,促进水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第一节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

加强水利文化景观建设,开展已成水利工程生态化、景观化改造,积极融入水文化元素,营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水利核心风景区,建设一批“会讲故事”的水利工程,助推全区旅游发展;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进水文工程巴蜀水情馆建设,建成水工程科技文化展览馆,以水库、水文站等水工程为载体,建设水情教育基地,引导公众不断加深对水情的认知,增强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促进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和人水和谐的社会秩序;及时挖掘整理、总结提炼、推广运用水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优秀作品、精神产品,更好地引领和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开展水利遗产调查建档工作,做好国家水利遗产认定申报试点工作;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推进水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鼓励水利文学作品创作,开展“水利实干家”“最美河湖卫士”等评选,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第二节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按照“强感知、增智慧、促应用”的思路,对标“安全、实用”的总要求,推动水利基础设施与“新基础”融合发展,推动构建以水利大系统平台、水利综合会商调度中心为支撑,全面提升水利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全区水安全保障提供智能处理、决策支持和泛在服务。

智慧水利大脑,深化水利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资源互融、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板块互联、成果互用的“水利大系统平台”,建设集稳定可靠高效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汇聚气象、水情、雨情、墒情、工情、灾情、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多源信息;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管理、水工程调度、水资源管理、水行政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综合会商调度中心,构建可靠水利信息网全面支撑水利领域综合决策和公共服务。

智慧水利建设,积极推进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新建骨干工程一律按照智能化要求同步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同步交付实体工程和数字孪生工程。统筹构建智慧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工程勘察设计、建设基础信息,实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实行水利工程项目信息“一网通览”、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一网通办”市场主体诚信建设“一网通管”,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要素智慧管理。

智慧水利运管,综合运用云计算、互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河长系统建设,对水文测站、水库大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水电站等监测设施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行“互联网+安全监管”,有效提升险情识别、风险诊断、安全运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现水利工程运管智能应用。

智慧水利监测,利用卫星、雷达、无人机等多种监测手段,建设水利信息监测感知基础设施,加强对江河湖库、已成水利工程、水文监测、水利管理活动等信息动态监测和实时采集,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

专栏7水利科技文化工程

——建设巴蜀水情馆,以互动设备、展板等手段,讲述水的前世今生,介绍水的主要特性和重要作用;通过水资源与沙漠化治理、土壤改造、湿地保护等方面关系的梳理,介绍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展示巴蜀地区水系,普及巴蜀地区河流、高山、湖泊等相关的地理知识,介绍梁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情况、水利开发成绩,达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社会教育目的。

——慧河长建设,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河道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利工程智慧建管、农村供水智慧监管、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利一张图”等水利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第八章抓改革激活力,破解水利发展瓶颈

针对水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重创新、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第一节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保持适度财政投资强度。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领域,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水利建设力度。对资金预算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鼓励信用优良企业通过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等多种方式筹措。重大引调水和大型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实行“一事一议”“一项目一方案”的投融资方案。

创新项目投融资方式。统筹增量项目建设和存量资产盘活,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建设一拥有—运营—转入(BOOT)、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PPP等方式推进水利领域项目建设运营。探索选择一批已成水利工程,通过股权出让、委托经营、整合改制、资产证券化(REITs)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所筹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推进一体化建设运营。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推进水利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改造。鼓励并推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行水源工程、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一体化建设运营。加强水利资产的运营管理,因地制宜发展水中经济,对公益性较强的水利工程,可采取配置经营性资源,或与经营性较强的自来水厂、旅游、康养等项目组合开发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第二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水利跨越式发展基础

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水利行业智库,建设高水平的水利行业领导干部、管理人才、水利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技能人才“六支队伍”;大力加强水文、农村水利等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梯次建立人才后备制度;建立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培养一批水利勘察、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支持水利人才横向、纵向输送,加快人才流动速度。




第九章投资估算

第一节投资规模

按照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共同承担的原则,组织规划项目的实施。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优先安排“十三五”续建工程,优先考虑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事关安全的骨干工程,以及优先实施关系到防洪、饮水、粮食安全和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工程,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同时重视非工程措施的投入,不断提升水利建设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十四五”期间规划水利工程项目53个,测算总投资75.27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拟完成投资51.70亿元。

重庆市梁平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工程投资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拟完成投资

备注

消隐患防洪水

107500

107500

22

1

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

47000

47000

3

2

河道整治工程

60500

60500

19

抓节水保供水

495099

259399

24

1

骨干水源工程

466909

231209

8

2

引调水工程

12400

12400

3

3

农村供水工程

9920

9920

11

4

农田灌溉工程

5870

5870

2

重保护强修复

143700

143700

5

1

河湖生态保护建设

59900

59900

1

2

水土保持建设

5000

5000

1

3

水美乡村建设

39800

39800

1

4

水质监测保障

7500

7500

1

5

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31500

31500

1

兴科技弘文化

6440

6440

2

合计


752739

517039

53

第二节资金筹措

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总投资752739万元,拟规划完成投资517039万元。根据当前水利存在的问题,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筹集落实好各项工程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投资、区财政和债券资金,采取融资和广泛吸收社会、集体和个人资金等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筹措项目资金。

第三节预期效益

本规划实施后,全区水利基础设施网格更加完善,将显著提高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增加水资源供给,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提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生态文明程度,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水利公共服务。

1.社会效益

基本形成城乡供水水源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区域联调、丰枯相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增强城市备用水源保障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程度。

防汛抢险及应急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趋于完善。初步建立覆盖全市水文巡测及监测体系,水文洪旱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完善的工程防护体系。县城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聚居区、产业集聚区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到2025年,城区防洪达标,达到20年一遇,乡镇防洪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全面对三个大中型灌区配套整治,加快建设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提高,河库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龙溪河、铜钵河、新盛河等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改善到Ⅲ类,其他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高,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km2

2.经济效益

为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计划到2025年新增蓄水能力4900m3,新增供水能力20000m³/d,基本满足近期规划水平年供水需求。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1.21万亩,新增灌面3.06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3.生态环境效益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流水域水质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提高,河库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美化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十章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强化各级政府水利工作责任,建立上下协同、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为实现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化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导向、投资主导和制度保障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决策机制,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科学民主决策。

优化政策供给。积极争取中央水利投入,继续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落实好“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项目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利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多措并举,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与运营。落实水利项目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空间规划保障重点。

细化责任落实。区级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和指导,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支持水利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确保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重要改革顺利推进。强化履职担当,创新工作方式,清单化、项目化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抓实抓深抓细河长制,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推动规划实施。强化年度计划对本规划的衔接落实,将本规划确定得主要指标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实施。

科学监测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办,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创新监测方式,客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规划重大水利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列入项目库的项目仅作为审批、建设和财政资金补助的依据,不作为必须开工的约束性任务。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及时公开规划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附表1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工程投资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拟完成投资

备注

消隐患防洪水

107500

107500

22

1

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

47000

47000

3

2

河道整治工程

60500

60500

19

抓节水保供水

495099

259399

24

1

骨干水源工程

466909

231209

8

2

引调水工程

12400

12400

3

3

农村供水工程

9920

9920

11

4

农田灌溉工程

5870

5870

2

重保护强修复

143700

143700

5

1

河湖生态保护建设

59900

59900

1

2

水土保持建设

5000

5000

1

3

水美乡村建设

39800

39800

1

4

水质监测保障

7500

7500

1

5

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31500

31500

1

兴科技弘文化

6440

6440

2

1

巴蜀水情馆

3500

3500

1

2

梁平区智慧人饮建设项目

2940

2940

1

合计

752739

517039

53


附表2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消隐患防洪水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性质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规划投资(万元)

消隐患防洪水

107500

107500

(一)

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亚行项目)

47000

47000

1

重庆市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和林、屏锦、明达河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新建

治理龙溪河和林段、龙溪河明达段、回龙河、三瞪坡支流等4处河道,治理河道全长13.56km

26900

26900

2

重庆市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金带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新建堤防护岸15.30km,其中龙溪河金带段3.69km,龙洞河3.57km,石柱河4.84km,滑石沟0.81km,肖家沟2.39km。河道清淤485.73m,重建汀步2座,新建11座,人行桥改建16座,工程布置穿堤排洪建筑物35处,绿化总面积8.13万㎡

14800

14800

3

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梁平区盐井口水库至小沙河连通工程(二期)

新建

治理白沙河河段长3km,新建堤防护岸6.34km

5300

5300

(二)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60500

60500

1

重庆市梁平区城区扩展区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8.7km,主要内容有新建堤防护岸、河道疏浚、跨河建筑物等。

7300

7300

2

重庆市梁平区七涧河聚奎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2.5km,主要内容有新建堤防护岸、河道疏浚、跨河建筑物、生态隔离带等。

2800

2800

3

重庆市梁平区龙凤河安胜镇河段、龙滩河梁山街道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4.8km,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堤防护岸、河道疏浚、跨河建筑物、生态隔离带等。

3200

3200

4

重庆市梁平区回龙河支流来家河回龙镇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治理河道长3.5km,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堤防护岸、河道疏浚、跨河建筑物、生态隔离带等。

1300

1300

5

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支流顺安河、龙台沟、碗厂沟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治理河道长9.5km,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堤防护岸、河道疏浚、跨河建筑物、生态隔离带等。  

2600

2600

6

重庆市梁平区铜钵河支流平滩河、袁驿河场镇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5.5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700

2700

7

梁平区汝溪河干流石安、曲水、福禄镇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7.5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800

2800

8

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支流七涧河屏锦、荫平镇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11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3000

3000

9

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支流回龙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13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600

2600

10

梁平区普里河支流白杨河、黑槽沟、龙滩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17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600

2600

11

重庆市梁平区汝溪河支流福山河、瞿子沟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7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100

2100

12

梁平区龙溪河支流(红庙河、策安河、龙凤河、玉石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13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3200

3200

13

梁平区新盛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9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700

2700

14

梁平区新盛河支流文化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7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3100

3100

15

重庆市梁平区汝溪河支流蟠龙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6.5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900

2900

6

梁平区普里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11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5500

5500

17

梁平区文化河支流朝阳河、东风河、乐都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9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2500

2500

18

梁平区铜钵河支流袁驿河、施家河、龙安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11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5700

5700

19

梁平区甘井河支流大白水河、千福河、回龙湾河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8.5km,河道护岸工程、植草护坡、堤顶防洪抢险通道、植物隔离带、河道清淤疏浚等。

1900

1900


附表3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抓节水保供水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性质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规划投资(万元)

抓节水保供水

526599

290899

(一)

骨干水源工程

466909

231209

1

龙象寺水库

新建

中型

主要由枢纽工程、城区供水工程和灌区输水工程三部分组成。总库容:3263,最大坝高60m

103200

103200

2

银河桥水库

新建

中型

主要由枢纽工程、供水工程和灌区输水工程三部分组成。总库容:1043,最大坝高55.0mm

76130

76130

3

梁平区白杨湖水库

新建

中型

主要由主坝、副坝、借水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总库容1084m3,最大坝高约69m

100000

1000

4

龙安水库

新建

中型

新建大坝为砼重力坝,大坝分溢流坝段及非溢流坝段。总库容:1500,最大坝高28m

115100

1000

5

七里沟水库

扩建

小(一)型

扩建大坝为复合土工膜防渗石渣坝,总库容147,最大坝高35.00m

17079

17079

6

中心水库

新建

小(一)型

新建大坝为C15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总库容:117.7,最大坝高40m

10800

10800

7

国庆水库

扩建

小(一)型

本工程在原坝址扩建,大坝采用黏土料加高25m,总库容:290,最大坝高52m

32600

10000

8

群力水库

扩建

小(一)型

本工程在原坝址扩建,大坝采用黏土料加高25m,总库容:200,最大坝高40m

12000

12000

(二)

引调水工程

12400

12400

1

盐井口水库至左柏水库水系连通

新建

铺设De400管道,总长18km(双管道),输水流量0.6m³/d

2300

2300

2

重庆市梁平区国庆水库至三龙水库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新建

铺设De450管道,总长12km(双管道),输水流量0.7m³/d

1600

1600

3

梁平区左柏水库至龙溪河管道连通工程

新建

管道平面总长度约22km,调水流量1.0m3/s.

8500

8500

(三)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9920

9920

1

梁平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扩建

改扩建

全区小型供水工程升级改造92处,厂区标准化建设;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80套,消毒设施设备80套;小型供水工程水质化验室建设3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3处;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共计79处;全区小型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改造)85.5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10块,入户水表180块。

1090

1090

2

梁平区2021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改扩建

三龙水厂改扩建,新增供水规模5000m3/d,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1处;全区小型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改造)186.5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18块,入户水表330块。

1200

1200

3

礼让、碧山、和林等镇乡管网延伸工程

改扩建

改造虎城、袁驿等水厂,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2套,消毒设施设备2套,管网延伸(改造)39km;改造云龙水厂,管网延伸(改造)30km,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改造金带水厂,管网延伸(改造)11km,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1处;三龙水厂管网延伸(改造)50km,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

1230

1230

4

响鼓岭水厂改扩建

改扩建

响鼓岭水厂改扩建,新增供水规模2000m3/d;配套输供水管道13km;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

600

600

5

竹山水厂改扩建

改扩建

竹山水厂改扩建,新增供水规模3000m3/d;配套输供水管道26km;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水质化验室建设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1处;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

800

800

6

袁驿镇至碧山镇供水管道改造

改扩建

袁驿水厂及虎城水厂至袁驿镇管网延伸(改造)28km;袁驿水厂至碧山镇供水管网延伸(改造)16.5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3块,入户水表200块。

400

400

7

老鸹寨水厂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

老鸹寨水厂改扩建,新增供水规模10000m3/d;配套输供水管道6.0km;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1处。

800

800

8

梁平区2022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改扩建

盐井口水库附属水厂改扩建,新增供水规模10000mm3/d,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1处,配套输供水管道45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全区小型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改造)64.0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5块,入户水表120块。

800

800

9

梁平区2023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改扩建

改造回龙水厂,管网延伸(改造)40km,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改造合兴水厂,管网延伸(改造)35km,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全区小型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改造)205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20块,入户水表400块。

1000

1000

10

梁平区2024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改扩建

改造黑石包水厂,管网延伸(改造)2.5km,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改造大沟水厂,管网延伸(改造)43km,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1块,入户水表100块,水质化验室建设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水质实时监测建设1处;全区小型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改造)352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25块,入户水表480块。

1000

1000

11

梁平区2025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改扩建

改造新盛水厂,管网延伸(改造)50km,新增净水处理设施设备1套,消毒设施设备1套,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100块;改造大观水厂,管网延伸(改造)37km,新增出水厂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100块,水质化验室建设1处;全区小型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改造)149km,新增进()水厂计量装置14块,入户水表650块。

1000

1000

(四)

现代化灌区建设

5870

5870

1

朝阳中型灌区

改建

骨干工程配套、除险加固,渠道险工险段处理,量测水设施配套,信息化建设,管理设施完善。

1970

1970

2

汝溪河中型灌区

改建

骨干工程配套、除险加固,渠道险工险段处理,量测水设施配套,信息化建设,管理设施完善

3900

3900


附表4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重保护强修复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性质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规划投资(万元)

重保护强修复

143700

143700

(一)

河湖生态保护建设

59900

59900

1

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梁平区)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河道25.8km,主要内容有水文化水生态、护岸、河道疏浚、跨河建筑物等。

59900

59900

(二)

水土保持建设

5000

5000

1

梁平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新建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km2,建设经果林,封禁治理,保土耕作,配套建设蓄水池,截排水沟,沉沙池,作业道路,流域工程碑等

5000

5000

(三)

水美乡村建设

39800

39800

1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新建

治理河道长度约32.1km,新建护岸长度约37.9km,河道疏浚总长约5.5km。建设滨水景观、滨水文化、交通道路、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等项目。

39800

39800

(四)

水质监测保障

7500

7500

1

重庆市梁平区水质监测信息中心

新建

新建房屋总建筑面积约8000m2,信息智能化设备采购。

7500

7500

(五)

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31500

31500

1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新建

新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美丽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散居移民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便民服务中建设等。

31500

31500


附表5


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兴科技弘文化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性质

建设

规模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规划投资(万元)

兴科技弘文化

6440

6440

1

巴蜀水情馆

新建

建设900m2室内展馆及室外配套设施

3500

3500

2

梁平区智慧人饮建设项目

新建

对梁平区金带、老鸹寨水厂及供水管道、计量设施等进行现代化、智能化改造,对供水范围25000户水表升级改造,实现物联网智能入户,实现水质在线监测。

2940

2940


附表6


梁平区中远期中小型水库储备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址

建设性质

拟建规模

占地面积(亩)

总库容(m3)

总投资

(万元)

1

白杨湖水库

大观镇新路村

新建

中型

3046

1168

120000

2

龙安水库

龙胜乡龙胜社区

新建

中型

1840

1398

100000

3

四安水库

福禄镇四安村

新建

中型

771

1064

82774

4

群力水库

福禄镇乐园村

扩建

小(一)型

488

200

25000

5

国庆水库

和林镇蔡家村

扩建

小(一)型

319

290

32558

6

长发坡水库

聚奎镇海峰村

新建

小(一)型

916

285

29014

7

观音堂水库

礼让镇玉石村

新建

小(一)型

416

215

16046

8

黄包园水库

复平镇小山社区

新建

小(一)型

290

124

25115

9

江市铺水库

文化镇永远村

新建

小(一)型

423

359

37109

10

石家岩水库

袁驿镇叶岩村

新建

小(一)型

352

106

10222

11

双河口水库

星桥镇大长村

新建

小(一)型

345

182

15175

12

水井湾水库

双桂街道安宁村

新建

小(一)型

510

290

35059

13

熊家沟水库

福禄镇大印村

新建

小(一)型

140

100

16366

14

游家坝水库

龙门镇明亮村

新建

小(一)型

890

336

29534

15

小堰沟水库

云龙镇大石村

新建

小(一)型

191

151

18842

16

小黑潭水库

碧山镇龙桥村

新建

小(一)型

458

226

15482

17

清凉洞水库

大观镇安乐社区

新建

小(一)型

181

139

12100

18

斑竹林水库

阴平镇乐英村

新建

小(二)型

125

46

6931

19

宝圣水库

曲水镇宝石村

扩建

小(二)型

115

71.9

9740

20

夹马石水库

云龙镇人民村

新建

小(二)型

143

32.3

4707

21

马尾垭水库

文化镇齐发村

新建

小(二)型

130

36

4252

22

马云水库

新盛镇三河村

新建

小(二)型

87

51.4

7841

23

石朝门水库

双桂街道黄泥村

新建

小(二)型

99

67.4

6533

24

四新水库

石安镇南溪村

新建

小(二)型

119

64.3

16354

25

亭子桥水库

虎城镇聂家村

新建

小(二)型

189

55.3

6899

26

五股水库

蟠龙镇义和村

新建

小(二)型

180

65.7

9110

27

肖家沟水库

铁门乡长塘村

新建

小(二)型

71

23

6953

28

杨家河水库

紫照镇桂香村

新建

小(二)型

131

88.5

8434

29

丁家槽水库

福禄镇九龙村

扩建

小(二)型

129

85

17209

30

汤家湾水库

大观镇安乐社区

新建

小(二)型

94

40.7

5235

合计


13188

7360.5

730594

附图1梁平区水系图与重点水源工程分布图

附图2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水源工程示意图

附图3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城乡饮水安全规划项目

附图4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农田灌溉规划项目图

附图5重庆市梁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消隐患防洪水、水生态、水文化项目

附件


关于重庆市梁平区

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明


一、主要环境现状

自然地理状况。梁平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处渝东北平行岭谷区,地貌受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水文等影响,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山区海拔5001221m,面积606.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2.1%;丘陵面积1184.9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2.6%;平坝面积100.73km2,占幅员面积的5.3%。境内有龙溪河、新盛河(明月江支流)、普里河、汝溪河、甘井河、铜钵河等6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河床狭窄,分别流入垫江开江、万州、忠县和达川区。河川径流量与地表径流总量均为10.56亿m36条河流的平均河网密度0.46km/km2,年平均径流量33.5m3/s。属于四川盆地东部暖湿亚热带气候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偏少,2020梁平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247.2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56亿m3,径流深557.5mm

水环境质量。2020年全区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好,10处重点河流、2座水库监测断面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全区13处农田灌溉用水监测,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别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对全区13处农田灌溉用水进行了18个参数监测,监测合格率达为100%。;全区3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3个村镇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生态保护红线。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72.3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9.7%,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山、西山和高梁山。

二、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方案涉及的水源、防洪、水生态等工程建设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梁平现状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15.5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底,针对生活、生产、生态供需矛盾,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水资源,增强城市备用水源保障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程度。

水环境影响。主要为水库等蓄水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水环境影响。水库蓄水后,水体交换能力变差,在库湾和支流回水区等局部水域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坝址下游河道由于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等因素,纳污能力降低。大部分蓄水工程坝高水深,水库存在水温分层现象,对灌溉作物有一定影响,但可从设计上采取分层取水等措施,结合长距离输水,水温对灌溉作物的影响将减小;水库泄洪设施大多为表孔泄流,对下游不存在水温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引起水生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的增加,库区鱼类生长环境改变,鱼的种类可能发生一定改变,对库周原有陆生动物植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水库蒸发增加降水,为库周陆生动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各类工程建设期,工程区占地范围内原有地貌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引起河道淤积等。移民安置区、水库蓄水区等区域原有生态平衡因新区建设、水库蓄水而发生改变,需通过一定的调整期重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水文情势影响。规划建设蓄水工程以中小型为主,蓄水工程大多分布在中小支流,坝址以上河道较短,流量较小,蓄水工程建设会在支流上形成一定的静水区域,水体增大,泥沙容易沉降,下游河道定范围内将发生明显减水,水位降低,流逮减级,规划实施对江河支流水文情势有一定影响。同时,对水库下游沿河取用水对象取水影响较大。

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环境地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岸坡稳定等方面。水库、堤防护岸、隧道等工程开挖,可能影响原自然边坡、山体稳定平衡,导致滑坡、错动、坍滑等。水库蓄水和水位变动可能影响滑坡体、边坡、山体的内在作用力和平衡,破坏库岸及山体结构,改变地下水文结构,可能诱发库岸滑坡和滑坡体失稳。同时,水库蓄水、隧洞开挖等,将引起工程区域一定范围的地下水位壅高或降低,引起地下径流系统改变,从而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水库等工程建设的淹没和占地较大,移民安置不当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据初步测算,“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工程将占地约0.88万亩,搬迁人口近0.2万人。移民后靠安置、移民新区建设、专项设施复建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区域植被,对周边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移民搬迁一般就近后靠安置,对移民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影响较小。

其他环境影响。空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以及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规划工程建设期及水库蓄水期。工程施工可能产生大量土石渣科临时堆放及永久丢弃,容易通成水土流失,引起土地退化、河道淤积等;工程施工期产生的“三废”及噪声污染等也将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交通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和暂时影响。

三、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规划实施后,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水库蓄水、移民安置、大量点线工程建设将对局部地区带来一定不利环境影响,加之全社会各类项目建设的累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所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不容忽视,需采取一定的对策措施,尽量减少环境影响。

坚持节约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高度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维持河道生态流量。水资源利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高度重视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工程征地补偿、搬迁安置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编制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妥善安置,保护环境。

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水库工程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许源,对日益秘获的基本农田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要严格贯阳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规定,严格占地审批制度,保护宝贵的土地、耕地、林地等资源,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占地调整和补偿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基本农田损失造成的影响。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规划水利工程应避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减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重点保护动植物调查、落实保护对策和实施方案。水源工程建成后划定沈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定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风险应急管理措施,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敏感因素的监测与控制,优化和调整实施计划和方案,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