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

日期:2021-03-01


政府工作报告


——2021220日在梁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梁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蒲继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梁平实现撤县设区,阔步新时代,成就新辉煌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推动梁平各项事业呈现新面貌,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跃上大台阶。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291.8亿元增加到493.2亿元,年均增长8.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8%,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0%。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实绩考核稳居渝东北前列。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即将顺利收官。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990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等综合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创成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勇担上游责任,历经五年阻击战、持久战,全区河流出境水质从普遍IV类甚至劣V类“蝶变”至稳定达到或优于水域功能要求,龙溪河被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森林覆盖率达47.3%。PM2.5平均浓度下降32.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无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市前列。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赋能动力变革,三次产业结构调优为12.1∶49.2∶38.7。绿色制造业提质升级。新增制造业、信息传输企业72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投资总量、工业增加值列渝东北第一。工业园区建成区13平方公里、集中度达75%,产出强度83亿元/平方公里。咬定“科技强区”不放松,创成“两群”地区首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增效。培育引进各类专业研发、科技服务等机构77家。金融支小助微超140亿元,银行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7%,存贷比增加21.4个百分点,达54.2%。新增4A级景区2个,创成百里竹海市级旅游度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百花齐放,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优做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量足价稳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8%。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城乡融合协同共进。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内外兼修成就城市颜值与气质,彰显城市自信。城区规模迈进30平方公里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50.13%;精雕细琢展现了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梁平南站综合枢纽、全民健身中心和新区两馆等城市名片,建成区域一流水准的区人民医院、西南大学梁平实中,科技馆、图书馆相继投用;投入45亿元实施棚改旧改近100万方,惠及万家;新开放城市公园4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7平方米;投入8亿元提升场镇功能品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美丽乡村让人更加向往。干净整洁成为常态,乡村面貌绽放新颜。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治理覆盖率、聚集点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3%、97%、75%。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7%;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500公里,村民小组通达通畅率100%“二环路”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改造提升农村危旧房11399户。山水田园、美丽梁平的画卷徐徐展开。

——改革开放再谱新篇。改革步稳蹄疾、动力强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烟花爆竹、乡镇煤矿、非煤矿山等110家企业转型发展,去落后产能40亿元;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逾12亿元。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万户,民营经济占比超过60%;营商环境纳税指标考核、消防执法评估均列全市第一。区属国企优化重组为9家,资产总额由114亿元增长到532亿元。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渝万城际铁路、梁忠高速公路通车,梁平机场通航起飞,外联内畅交通大网络四向便捷。倡导发起的川渝东北六区县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阶段性成效明显。长江三峡晒秋节品牌影响提升。进出口总额1.76亿美元、增幅47.9%。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10.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8∶1。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群众享有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新改建学校65所、新增学位1.6万余个,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量质提升。坚持软硬件一齐抓,区级医疗机构全面升级扩建,实现质的飞跃,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改造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7.5岁。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96%以上。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非遗保护名录突破百项,列全市第一。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平安梁平再上台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高质高效整改各类巡视、督察、审计反馈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风作风转变,全面提升履职水平。深化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审计、统计、信访、供销、档案、消防、人防、气象、邮政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知识产权、工会、妇女、儿童、青年、科协、老龄、工商联、社科联、残联、侨联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捷报频传、再添佳绩。梁平每个人都了不起!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逆风破浪开新局,为我们共同创造的这份成绩单点赞!

(一)大战大考取得重大胜利。全力战疫情,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用不到一个月实现新确诊病例零增长,4例确诊、住院病例“双清零”。3批43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驰援湖北、万州。严格“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恢复经济赢得主动。全力战复工,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课复学。精准落实“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45条”等纾困惠企政策,用“硬核”举措帮助企业渡难关。各行各业全力以赴抢进度、赶时间、补损失,齐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转入正常运行轨道。全力战脱贫,做好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总攻十大专项行动,打好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完成脱贫攻坚专项调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战洪水,保持临战状态,统筹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成功抵御“7·15”“7·25”等洪涝灾害,确保安全度汛。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一次又一次大战大考中,93万梁平人民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百折不挠战荆棘,千锤百炼淬成金!每个人都是平凡英雄,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二)创新驱动引领工业发展。“3+3”绿色制造业体系初步构建,增加值占比突破3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近3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科创中心、高新区规划展览馆投用,都梁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市级认定。实施“凤还巢”“小培强”工程,引进108个项目232亿元,落地率69%。新增市场主体13122户,净增长率列全市第一。

(三)绣花功夫打造郊区新城。都梁新区快速崛起,投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牵引性功能性项目,贯通竹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5条,大规模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质梁山城区,改造老旧小区188个,投用一批停车场、菜市场、公厕、健身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大城三管”持续发力,城镇垃圾分类全面推开。

(四)综合示范推进乡村振兴。突出农业“接二连三”,绿色食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55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200家,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乡镇场镇功能,实施雨污分流管网40余公里,新建一批市级农民体育健身点,建成镇级电商孵化中心、基层供销社。新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40个,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7%,合兴镇上榜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新改农厕2760户,提升农村旧房3000户,创成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五)重大项目牵引发展提速。实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固投增长12.2%。龙溪河PPP、龙象寺水库、水系连通工程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左柏水库、龙溪河服务区投用,G318仁贤至屏锦段、城区至乡镇集镇的道路全面完成升级改造。

(六)上游担当筑牢生态屏障。国家战略储备林、亚行生态项目快速推进,复垦复绿关闭矿山600亩,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45家,完成长江支流禁捕退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扎实,解决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提名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龙溪河河长制典型经验获水利部全国推广

(七)问需于民增添民生温度。41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新增就业825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亿元。开建修缮学校5所,义务教育城镇大班额基本消除。国家卫生区创建通过市级初评,高新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正式接诊。建成10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创成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巴蜀水情馆投用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至2.05平方米。新增5G基站627个。有序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顾“十三五”发展历程,我们敢干有为、奋楫争先,梁平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了领跑库区、比肩渝西的赶超跨越,全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显著增强。区党政领导班子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五年同心同向、众志成城,五年埋首耕耘、艰辛奋进,我们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区四套班子精诚团结、共进善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梁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梁平发展的市级各部门和川渝兄弟区县,向深耕助力梁平发展的企业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产业集群规模不大不强,引领性的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缺乏,科技创新偏弱等短板亟待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用力培育;城镇化水平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较重,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仍需补短强弱;“一老一小”等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我们要聚力攻坚克难、破解瓶颈制约,持续巩固发展好势头,开创发展新局面,用忠诚和担当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和群众寄予的重托。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梁平正逢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全新优势和多方面条件。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政策红利将呈现乘数效应加速释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得以充分激发,经济增长空间将得以进一步拓展。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有力推进,我们将迎来区域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好雨知时节,好风凭借力,我们要抓牢机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扬帆起航、逐梦前行,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市委赋予梁平“发挥联接主城都市区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等功能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改革开放取得决定性进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区将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综合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用大历史观看待问题,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重点推进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区域创新高地引领绿色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和引才引智,加速聚集创新资源,建成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引进科技型市场主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强区,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脚踏实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壮大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20%。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服务业同绿色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9%。建成都梁新经济活力区。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活力区和区域大数据中心,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各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5%。

(三)释放投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连通双循环的战略基点深耕夯实。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领域合作,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壮大外资外贸企业,深化与川渝区县合作。强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重点,实施一批牵引性重大工程和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固投年均增长10%。促进消费供给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消费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供给升级。“十四五”期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8%。

(四)接力优化营商环境,区域开放跃上大台阶。突出营商环境提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金融资源协同,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持续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政策创新体系,拓展开放通道。建设仓储物流基地、保税仓、转运中心。借力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带动“梁平造”优质产品迈向国际市场。

(五)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市“一区两群”,勇当协调发展排头兵。合力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共建内畅外联交通大格局。规划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强化四向快速联通。推动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共建绿色制造业集群、消费品产业集群,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和人口转移承载地。强化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构建龙溪河、明月江绿色生态走廊。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全面加强社会事业领域合作。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典型示范区走在前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一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筑牢绿色本底。全面推行林长制,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战略储备林示范基地,“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三条控制线”用途管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发展,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深入落实河长制,实施全域治水,“十四五”期间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创成国际湿地城市。

(七)提速新型城镇化,现代田园城市生机勃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立完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规划建设“双百”城市。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影响力。推动与四川毗邻乡镇共同打造跨区域川渝名镇。支持区域中心镇特色发展。高标准规划建成都梁新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布局城市组团,突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建设有鲜明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和郊区新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品质。突出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八)致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成川渝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十四五”期间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镇服务农民的综合能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乡村。培育壮大职业农民队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振兴,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强区自信满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全媒体传播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数字文化新型业态。规划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5%、5.5%。

(十)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社会建设安定祥和。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退役军人工作保障制度。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突出办好优质初中、高中,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质量,聚力引进发展高等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梁平水平。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等级医院创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医药事业。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十四五”末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3岁。建设体育强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增强国防动员能力。突出抓好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维护金融、粮食、能源、网络等安全。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正当时,不负韶华共奋进。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新时代中国朝气蓬勃。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接力跑好“十四五”新征程。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扬鞭奋蹄、勇毅前行,以实干实绩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力抓创新强支撑、抓项目强投资、抓实体强产业、抓民生强保障、抓开放强协同,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确保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部署迈新步。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国家高新区创建,在建设绿色制造业基地上有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牵引,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和川渝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实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引资引智三大行动,在主导产业上锻长板,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推动智能制造。平伟5G射频模组、克鲁德智能家居等项目投产,加速亿联智能家居制造、兰星电子GPP芯片等项目建设。投用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数字经济孵化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打造设计园区、智慧园区。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累计4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设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专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四上”企业1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5家。推动引资引智。突出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补链成群,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合同引资300亿元,其中工业引资200亿元。注重招商实效,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健全政府兑现招商协议和企业履约第三方评估机制。发挥产业研究院、专家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聚集作用,引进高校设立二级学院或合办产业学院,聚焦主导产业引进培养急需专业人才。

(二)聚力“两新一重”稳增长,在有效投资上有新放量。统筹编制政府投资五年规划、三年储备库、年度投资计划,强化“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对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抓牢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15个市级、15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50亿元。提速梁平至开江高速、龙象寺水库等项目建设,开建梁平至开州高速、银河桥水库等项目。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600个、梁平大数据中心,布局一批新能源充电桩、综合能源站;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进IPv6规模部署;做深梁平航空产业园项目前期;争取梁平—垫江(沙坪场)国家特大型战略储气库和中石化页岩气脱硫厂落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争取更多市上项目落地梁平、区级项目挤入市上盘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上级专项基金、地方政府债券等更多资金。发挥好财政资金撬动和区属国企主力军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重点领域。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注重协作、服务、管理并重,及时解决项目审批、用地、用工、用能和资金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

(三)聚力扩消费强内需,在现代服务业上有新提质。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培育生产性服务机构30家,打造科技服务平台20个。物流服务,推动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实施梁平火车北站集装箱货运站场建设;完善城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布局物流分拨基地;推进天华物流产业园二期。金融服务,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新引进银行2家;银行贷款余额增加10%以上,存贷比达60%,新增重庆OTC挂牌企业4家以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做强做优生活性服务业。文化旅游,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提质升级4A景区和旅游融合项目建设运营,高水平举办长江三峡(梁平)晒秋节、国际柚博会紧盯服务川渝主城都市区人群,发展城郊经济、假日经济,力争旅游人均消费突破千元。商贸服务,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提升三大城区商圈消费能级,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支持乡镇发展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提档乡镇农贸市场;发展网上餐厅、智能商超等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举办促销节会展会,扩大住房、汽车、家居等传统大宗消费。发展限上商贸企业30家。新增电商主体200个。健康服务,推进医、养、旅、康、体跨界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中医保健、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健康疗养等大健康业态,发展家政、物业、托幼、家庭配送等服务业。

(四)聚力城乡协调发展,在建设郊区新城上有新颜值。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城市安全,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分类引导集镇发展,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现代田园城市品牌彰显,城镇化率提高到55%以上。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都梁新区突出生态示范、宜居宜业宜游、智慧生活,打造新经济活力区。开建都梁大剧院、数字文创小镇、数字大厦等牵引性项目,贯通都梁大道一期、高新大道、水东路等主次干道,积极推进都梁大道二期、赤牛城环线、赤牛城宋蒙(元)文物遗址公园建设,高水平谋划建设城市滨湖客厅、城市之眼等功能新名片。梁山城区突出生态修复、功能完善,改造老旧小区119个,抓好老旧楼院安防工程、电梯安装。建立健全金带、仁贤、合兴街道同城化发展机制,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用好智慧城市“两中心一平台”,做实城市管理“一网统筹”,打造双桂湖智慧体验公园、高新区智慧园区等5个应用体验场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三管”“马路办公”,促进管理提效、环境提质和功能提升。建成城市“双水源”工程。实施兴隆、回兴,清都、上八等片区人居环境整治。完善雨污管网127公里,实现城区雨污分流全覆盖。实施“增绿添园”。垃圾分类示范覆盖面扩大至城镇建成区75%以上和行政村40%以上。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指导乡镇立足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育镇域支柱产业。支持符合国土、环保、安全条件的地方,打造区域性工业集聚区。屏锦回龙聚奎片、福禄石安片作为工业园区组团,强化与高新区联动发展,提升“一区三组团”整体发展能级。云龙荫平、袁驿碧山虎城、新盛礼让、蟠龙铁门等4个区域小微企业创业园,要联动周边镇乡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竹木建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群众就近就便就业。

(五)聚力乡村振兴示范,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有新景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扩面提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和千年良田工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建设10万亩级高标准农田和宜机化改造示范片,实施龙溪河灌区现代化改造5万亩,打造高标准“样板田”,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做优做强“粮猪菜”保供产业、提质增效“柚竹渔”特色产业。农业“接二连三”有大手笔,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区、百亿级粮油产业集群、百亿级生猪产业链。新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30个。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实施村电网升级改造,宽带通信网络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天然气覆盖率达到85%。完善场镇文体小广场功能配套,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站点,把乡镇建成服务群众的区域中心。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礼让、明达,袁驿、屏锦、竹山等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改造农村户厕4000个;实施旧房整治提升1000户,创建美丽庭院1000个,安装村庄照明1000盏,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广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共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15个。建成区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2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常态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升,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强化社会保障和兜底救助,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六)聚力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在践行“两山论”上有新样板。严格落实“三条红线”“三线一单”管控,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龙溪河PPP、亚行生态项目,完成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35公里。落实“林长制”,保护好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改培、抚育林地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实施国土整治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万亩,复垦复绿关闭矿山4家。完成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销号。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新建村级污水处理厂(站)25个,雨污管网150公里,巩固提升跨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完成渔业养殖集中区域尾水治理,持续做好禁捕退捕工作。PM2.5浓度稳定达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以上。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3.5%。加强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开工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倡导“光盘行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龙溪河源头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共建明月山森林公园、精品民宿群、国家旅游风景道,做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品牌,打造川渝巴蜀文旅长廊新线路。

(七)聚力打造区域开放高地,在改革开放上有新成果。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协同建设主城东向物流大通道;完成长垫梁—万—恩施货运铁路立项,力争明年开工;做细梁平—忠县石宝寨—石柱西沱接黔江高速前期规划;谋划实施四向快速通道建设,打造梁平“候机厅”“无水港”。全面开放合作,协同长寿、垫江打造龙溪河绿色经济走廊,共建主城都市区东向拓展区;争取重庆高新区在梁平、垫江开展“一区多园”试点示范;联动对接涪陵、长寿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塑料热成型消费品加工产业;对接落实好市委“一区两群”璧山—梁平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提档升级开放平台、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深化改革增动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财力整合,确保财政平稳运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融资合规适度、结构优化、风险可控;提高政府投资精准度,激发释放民间有效投资活力,让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优质资产、产业投资形成实体企业、民生投资形成消费潜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企向市场化转型,全面提升企业自主经营能力,持续壮大企业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区属国企资产突破600亿。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实施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发展市场主体1万户。

(八)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区群众幸福感有新获得。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千方百计促进稳岗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创业贷款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稳定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96%以上。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保障性住房配租管理,强化租购并举,有效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努力办好群众满意教育。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实施职教园二期、袁驿二小等乡镇学校改扩建,突出优质初中、高中联动打造,加强名校长名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质量提升,聚力建设教育强区。实施健康中国梁平行动。推进“三通”型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两部一馆一专区”改革、创建三级医院取得实质性成果。启动一批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完善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全民健身,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达20%以上。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康养机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实施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建设和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加大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社会风险排查化解力度;抓好平安梁平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拓展扫黑除恶和禁毒专项斗争成果。织密筑牢安全稳定底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坚持“四个最严”标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时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九)聚力维护人民安全健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上有新举措。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安全底线。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坚持“人物同防”,严格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来梁返梁人员闭环管理,加强进口物品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持续抓好“内防反弹”。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强化聚集场所精准防控,引导群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决防止集聚交叉感染;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筑牢疫情防控社会防线。持续抓好应急处置。保持防疫指挥体系运行顺畅,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和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牢记初心、抓政治强经济。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守初心、担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守法治、抓诚信强环境。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一岗双责”、抓廉政强作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严格管好用好公共资金,加强审计监督,遏制权力“越线”。政府工作人员要奉公守节、勤勉尽责、艰苦创业,做人民满意公仆。

充电补课、抓能力强素质。政府系统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共同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自觉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注重提升专业化能力。坚持调查研究,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才干。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负重前行,勇往直前,续写更多精彩的“梁平故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