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 部门街镇

水清岸绿景美 和美乡村入画——礼让镇川西村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纪略
日期:2025-07-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近日,礼让镇川西村,连片的鱼塘与村舍、田园交相辉映,绘就一幅“新和富美”图景。记者 熊 伟 摄    


近日,礼让镇川西村,黄安辉在打扫自家庭院。记者 孙莎莎 摄

梁平日报记者 孙莎莎

仲夏时节,礼让镇川西村万亩鱼塘波光粼粼,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草香。这片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勾勒出当地“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卷,更成为川西村获评“梁平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先进集体”的鲜活注脚。

沿着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前行,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与连片鱼塘相映成趣,龙溪河支流潺潺流淌,白鹭时而低掠水面,惊起细碎水花。这一幅宁静秀美的田园图景背后,是川西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创新治理为墨的精心勾勒。

近年来,川西村推行积分制与清单制管理,激发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家园的热情。同时,常态化开展的美丽庭院评选与环境卫生光荣榜活动,使村民“自家事”成为“大家事”。

58岁村民黄安辉每日清晨都会打扫自家庭院,井井有条的小院里,花草繁茂,农具归置整齐。“以前我觉得收拾庭院是小事,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打扫卫生的动力也更足了。”黄安辉笑着说,游客来了都夸村子整洁,大家住得也舒坦。

在生态振兴方面,川西村对龙溪河沿线及渔米路等关键区域进行小微湿地建设与景观提升,让污水“变废为宝”、房前屋后披上“绿装”。如今的川西村,不仅捧回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村等荣誉,更让村民在推窗见绿、出门赏景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在文明乡村建设中,川西村多管齐下。新建的健身广场上,老人伴着晨光打太极;文化广场里,孩子们嬉笑追逐;党建引领下,“枫桥经验”落地生根,“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金字招牌,见证着当地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的和谐图景。

“川西村景美、人和,可以在鱼塘边钓钓鱼,去农家院里尝尝鲜……”家住梁平城区的市民杨红每逢周末便自驾带孩子来游玩,她说:“每次来孩子都玩得舍不得走。”

近年来,川西村还依托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新建的渔文化馆内,渔业文化与非遗元素碰撞出文创火花,多处渔文化主题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产业、人才、文化多元协同发力,让川西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2024年,川西村总产值达3.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100元。”川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继龙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他说,下一步,将深挖农文旅融合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力争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鱼塘碧波到文明乡风,从环境蝶变到产业兴旺,川西村正以坚实步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着和美篇章。未来,这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的“新和富美”图景,必将在梁平大地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记  者  手  记

打造乡村振兴“川西样本”

孙莎莎

记者踏入礼让镇川西村,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意田园画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对巴渝和美乡村的生动诠释。

生态治理与村民自治,是“川西样本”的开篇亮点。万亩鱼塘碧波荡漾,龙溪河畔绿意葱茏,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积分制、清单制激活了村民共建热情,美丽庭院评选、小微湿地建设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并存,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等荣誉,皆是对川西村生态建设成效的有力肯定。

产业发展与文明乡风,则是“川西样本”的精彩续章。党建引领下,“三治融合”让矛盾化解于无形,文化与健身广场洋溢着欢声笑语;科研实习基地催生“新农人”,文创产品绽放渔文化魅力。3.8亿元总产值、371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亮眼的经济数据背后,是川西村打造乡村振兴“川西样本”的高分答卷。

多年来,川西村以实干与创新为笔,绘就了一幅高质量的“和美乡村”图景,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发展范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