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 部门街镇

金带街道推动实现“环境美、产业兴、人民富” 绘就“诗与远方”新图景
日期:2025-11-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梁平日报记者 孙莎莎

青瓦错落间晨光洒落,沃野千里处新风拂面。走进金带街道,生态的笔墨与产业的肌理交织成鲜活图景,百姓的笑颜里盛着日子的香甜——这幅徐徐展开的和美乡村画卷,彰显着当地“环境美、产业兴、人民富”的生动实践,描绘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金带街道用环境整治打底色,以产业创新拓路径,靠民生改善聚民心,在寻常巷陌间铺展着独具韵味的发展长卷。

生态为底

绘就宜居画卷

10月28日,天刚蒙蒙亮,金带街道仁和社区90岁老人江必发已手握扫帚,清扫院坝落叶。“一天两扫成了习惯,院子干干净净的,心里也亮堂。”老人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

这份对整洁的执着,早已融入金带的街巷肌理。金带街道以“和谐、文明、生态”为笔,在人居环境的长卷上精雕细琢——“治五乱”拂去尘埃,“抓三清”焕新容颜,积分制让善行有了温度,清单制让治理有了章法;家风建设如春雨润物,移风易俗似清流涤心,“三定三勤三看”的生活哲学,悄然成为邻里间的默契。从2019年至2021年金带街道连续获评重庆市文明单位,到滑石村、石燕村、千河村等接连获评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金带的每一步都在为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贡献力量。

河长制守护着碧水长流,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林长制滋养着绿意绵延,明月青山·三千工程种下8万株红叶石楠,织就千里绿廊;全面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十百千万”示范创建,18个示范院落、383户示范户如星子散落……如今的金带,已实现从“一村一景”到“步步皆诗”的转变。

产业为脉

激活发展动能

眼下,重庆乡愁农业股份合作社的田垄间,负责人吴中亚正忙着管护草莓。“元旦后就能采摘,一直能延续到明年5月。”吴中亚笑着说,她的合作社像个“百果园”,葡萄垂珠、杨梅点丹、柑橘含蜜,配上餐饮垂钓的烟火气,年入百万的成绩单里,藏着农旅融合的巧思。

这只是金带街道产业图谱的一角。近年来,金带街道精心勾勒以重庆数谷农场、鱼菜共生产业为主,柚子、草莓、葡萄、蜂糖李、青脆李等特色采摘农业为辅的“一主一辅”产业蓝图。

旅游版图上更见匠心。金带街道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打造“桂香天地——数谷农场——滑石古寨——双桂田园”精品旅游线路,串起田园诗、湿地画、农耕韵,酿出“城市康养+田园康养”的新滋味。2025年,低空旅游的翅膀为这幅画卷添彩,研学旅行目的地蓝图正从纸上跃入现实。

据统计,2024年,金带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6.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72%,新增市场主体55户,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民生为本

铺就幸福底色

来到金带街道滑石村樱花农庄,各色花草散发迷人芳香。村民熊玲是农庄的老板,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让她的农庄收益大增。

“每到节假日就座无虚席,客房要提前半个月预订。”这个依托山水灵气的农庄,如今不仅年营收较前几年翻了两倍,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起配套餐饮,“自己富了不算富,看着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过红火,才是真踏实。”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背后,是金带街道精准施策的民生答卷。2024年,金带街道高质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发展强村公司7个,更让7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在产业的带动下,248名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24个公益性岗位托起“稳稳的幸福”,18户家庭通过厕所改造改善了居住环境,189户脱贫户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眼下,金带街道正酝酿更实举措——计划到今年底新增就业120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从生态底色的清新到产业引擎的强劲,再到民生温度的炽热,金带街道正以“拼闯快实争”的姿态,在特色产业、宜养宜居、平安诚信、创新创业的赛道上全力奔跑,续写更多“诗与远方”的美丽故事。

记者手记

在金带,遇见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孙莎莎

金带街道的清晨,90岁老人江必发扫地的沙沙声,与远处稻田里的虫鸣构成奇妙的和弦。这声音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却有着超越宏大叙事的独特魅力——那是乡村振兴最本真的模样:有有温度的生活,也有最自然的生长。

采访中,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耀眼的荣誉称号,也不是令人惊叹的经济数据,而是当地群众的精神状态:老人脸上的幸福,创业者眼中的坚定,孩子们眉间的欢喜。这些生动的表情,让我读懂了金带街道“环境美、产业兴、人民富”的深层逻辑——当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当产业发展融入民生温度,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离开金带时,正午阳光穿过青瓦缝隙,洒落在石板路上,勾勒出迷人的光影轮廓。我忽然明白,所谓“诗与远方”,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而是像金带这样,在寻常巷陌间,用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这里的故事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