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 焦点图片

“集约经营”促水产养殖提质增效
日期:2016-06-2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礼让镇川西村正在修建的低碳高效池塘,实现循环流水养鱼。

    梁平远离长江,境内大的江河湖泊也不多,但它却是重庆市商品鱼生产基地和重庆市渔业健康养殖基地。

    谈到梁平的水产养殖,要数礼让镇川西村的名气最大。

    每天,络绎不绝的鱼贩子开着大车小车前来采购。不过,这里的鱼并不便宜,以鲫鱼和草鱼为例,一般渔场的批发价格为每斤6元,但川西村的价格是6.5元。

    既然价钱不便宜,为何大家都选择到川西村买鱼?鱼贩子小李向记者道出了缘由。“川西村的鱼种类多,交通也很方便,来这里能一次性买到市场所需要的各种鱼,不用东奔西跑,这样算起来,批发成本反而低了不少。”

    近年来,我县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打破了传统散户小打小闹的养殖模式,形成了现在以礼让镇川西村为核心,由礼让镇、仁贤镇、明达镇多个行政村组成的商品鱼连片养殖区域,总水域面积已经超过10000亩,近50户养殖大户汇聚于此,截至2014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34995亩。

    集中连片近万亩水域,让梁平成为重庆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区县之一。

   “可在几年前,我县水产养殖还是另一番景象。”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农民把渔业养殖当作副业,并未全身心投入。加之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区域分散,物流成本较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渔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为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我县选定以礼让镇川西村为核心打造现代渔业园区。砌河道堡坎、筑水渠沟壑,保障养殖取水;铺设了高规格的生产便道,方便大型抽水、清淤设备的工作,更加方便了渔业养殖运输车辆的进出。同时,县农委派出专家,在川西村开展渔业生产点对点、户对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基础设施好了,加上专家们点对点的指导,川西村农民养鱼的积极性陡增。短短几年时间,我县水产业发展迅速,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已规划建设礼让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和明达万亩生态泥鳅园区两个基地,现已建成1.2万余亩,形成了两个养殖示范核心区,养殖水域面积扩大了近10倍。

    政府财政资金集中投放修建基础设施,让物流成本高的难题迎刃而解。集中连片做产业,县水产站的技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技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都跟上去了。更重要的是,养殖户抱团发展,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选择不同的养殖品种,避免品类上的恶性竞争,使得我县的渔业养殖品种由此前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个;养殖户聚在一起,还能提供劳务互助,有效避免了打捞季节的劳务短缺难题;对鱼贩子而言,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奔走到不同地方购买不同的品种,在这里就能同时购齐市场所需品种,既省时、又省力,还省钱。

    不仅如此,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已有同盟农业、红泥农业、润丰农业、水生农业等21家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梁平县园坝泥鳅专业合作社、梁平县六合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23个,带动570余户养殖户发展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在产品销售方面,创新营销方式,依靠电子商务、订单式等销售模式,逐步扩大鲜活水产品市场范围,销往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产品加工方面,引进梁平县回味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占地20余亩,计划投入500余万元,该公司建成达产后可年加工泥鳅2000吨,生产泥鳅加工产品1000吨,其中,生产泥鳅休闲系列食品500吨、生产泥鳅分割冷鲜包装系列产品500吨。将鲜活水产品市场逐渐向冷链物流、休闲小吃等方向侧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渔业附加产值。所以,销售不用愁了。

    下一步,全县将积极开展“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池塘综合种养”、“池塘种养轮换”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有了这些创新举措,相信我县的渔业产业将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