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栽种花椒6000亩 黄恭银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种植户
日前,记者从县农委获悉,下岗工人黄恭银在云龙、文化两镇,流转土地6000亩种花椒,成为全县流转土地规模最大的种植户。他的做法是,与3000多户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民以土地入股,收益按6:4的比例与入股农户分成,业主分6成,农民分4成。
据介绍,黄恭银老家在合兴镇农村,中学毕业后考入粮站当会计员,粮站改制他下了岗。下岗后自主创业,经营水管生意,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2010年,精明的黄恭银发现农村种植业商机无限,已经跳出“农门”的他重新回归“农门”。他在云龙镇护云村流转退耕还林地826亩种植花椒。第二年做了个大手笔,在文化镇的三寨、永远等7个村,流转坡耕地5100多亩,分3批种下了花椒树。
黄恭银说,让农民以土地入股,有效地缓解了自己的资金压力。种植6000亩花椒,前3年几乎没有收入,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费用要超过1000万元。如果支付土地租金,每年还需要增加300多万元开支。农民以土地入股,约定前3年不得收益,从第4年开始,在花椒的纯收入中分配收益。
农民心里也有一本账,虽然前3年损失了土地租金,但花椒进入盛产期后,按照目前行情,一亩有6000元左右毛收入,除了当年的成本,还有3000元左右的利润,每亩能够分得1200元,远远高于土地租金的收益。在这个“利益共同体”内,业主收获花椒越多,入股农民分得的利益也越多,农民管理花椒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地还是那片地,种地的农民还是以前的农民,自己种花椒不是赚得更多吗,为何要流转给业主来经营?
文化镇三寨村3组农民吴兴翠,去年以入股的方式把2亩多坡地流转给黄恭银种花椒,自己在花椒基地务工,每天有50元收入,一年下来,务工收入比粮食高很多。她说,自己家里以前也种过花椒,但没有技术,加上没有规模,管理不上心,花椒树死了。现在业主聘请了专业技术员,制订了生产标准,按照标准化的技术去管理,花椒树长得好,去年种下的花椒树,今年就长到了2米高,明年就能试花挂果了。
像黄恭银这样集中种植花椒,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成批量产出,容易找到销路和开展大规模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黄恭银种植的第一批花椒树已经挂果,收获了10多万斤花椒。
他说,明年就该和农民按合同分成了,预计后年进入盛产期,年产花椒可达150万斤。
目前,黄恭银正在文化镇建设花椒加工厂,一期工程生产花椒油、花椒驱蚊剂等系列产品,建成后年加工能力可达10000吨。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加工厂建成后,花椒就不会愁销路,农民致富更有保障了。
4866423
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栽种花椒6000亩 黄恭银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种植户
24301
焦点图片
20
梁平报
管理员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