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一响,黄金万两”,屏锦镇万年村村民谢红银今年36岁,开了近10年大货车,年收入6万左右,在当地算是高收入。可他为啥不做老司机,转行去当新“麦客”,又苦又累地帮农民收割小麦呢?
“开货车最怕没货源,有了货源又经常开夜车,精神和身体都遭不住。”谢红银快人快语,“江苏省一伙计年年都到我们那儿收割水稻,混熟后,他告诉我搞跨区机收来钱快,每年只搞半年时间,至少能挣10多万。”
今年3月,到县农机推广站求证后,谢红银花13万多元,买回一台久保田688联合收割机;5月16日,他与花6000元月薪聘请的江苏连云港籍机手一道,驾机辗转湖北、安徽、江苏三省收割小麦;6月14日,他安全返家。
“天一亮就起床、吃饭、保养机器,田里露水干了就开工,天黑尽了才收工,一天要忙10好几个小时。”谢红银说,累人是累人,但心里高兴,每天都有3000元左右的作业收入,最高一天达5000多元。
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兰显发嘱咐他,机收要想挣钱多,一要机器莫“扯拐”,二要机手技术好。谢红银对此体会颇深:“一次铡草机处的一颗螺丝坏了,费了半天时间才修好,白白少收入了2000元,看到的钱找不到,着急;同样的机器,不同的机手,作业量可以相差一倍,相应的收入也相差一倍。”
“我花8000元的月薪,另外请了一个‘高师’,准备7月10日外出收割早稻,今年至少要把机器的本钱赚回来。”谢红银对此信心满满。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不断加深,农机代耕越来越红火,谢红银这样的农机手也越来越有‘钱图’。”兰显发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农机作业队伍中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有关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06000570号-1网站标识码:5002280002 渝公网安备50022802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