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焦点图片

梁平:打造综合治水样板 绘就水美乡村画卷

日期:2023-07-26


6月8日,文化河两岸绿意盎然,滨河步道连村居。


6月19日,龙溪河礼让段水磨坊水文化节点,蓝天白云与河流、村居相映成景。


6月8日,龙溪河仁贤段,水育良田,平畴涌绿浪。


7月5日,龙溪河云龙段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美不胜收。


6月19日,龙溪河礼让段,河流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美如画卷。


6月8日,新盛镇联盟村,田园、河流、道路、村落勾勒出一幅水美乡村图景。


3月15日,碧山镇新元村,金色的油菜花与铜钵河落铃滩相映成景。


6月8日,新盛镇联盟村水文化节点,村民们在散步。

文/图 梁平日报记者 郎兴花 熊 伟 向成国

盛夏时节,漫步于龙溪河礼让段河岸,眼前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一河碧水波光潋滟,清澈的河水带动老水车缓缓转动;河岸绿树成荫,蓝天白云倒映水面,不远处的民居与河流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这是梁平区全力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取得可喜成绩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在水利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水域岸线并治,着力恢复农村河湖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打造具有梁平特色、示范引领强的县域综合治水样板,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水利部、财政部完成全国第一批开展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试点建设的区县实施情况终期评估,梁平区获评优秀等次。

高标推进

持续优化体制机制

水系连通通万里,生态宜居惠千家。

2020年初,梁平区被确定为水利部、财政部第一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区县。该项目总投资3.98亿元,对龙溪河、新盛河和铜钵河3个流域7个河段总长32.1公里的水域及岸线进行综合治理,涉及双桂、仁贤、礼让、新盛、明达等9个乡镇(街道)、21个村(社区)。

我区将试点项目作为建设龙溪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和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基础性、示范性项目,以“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理念为指引,按照河道流域并重、水域岸线同治原则,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植草护坡等多项水利措施,加以水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文景观打造、乡村道路建设等配套措施,着力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升河流生态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梁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高位推动试点建设;成立“1+4”工作组,建立“月周日”协调机制和“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工作模式,压实目标责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按照特事特办、专事专办原则,全力压缩财政评审、概算审核、施工招标等环节时间,推动项目快审快批快建。

截至目前,项目完成河道整治32.1公里,建设水文化基础设施、河流生态修复等景观节点17处。同时,完成技改升级污水处理站5处、建设雨污管网28.6公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5个、交通道路10公里。

因地制宜

塑造水美乡村高颜值

近日,龙溪河仁贤街道长龙村段,河水清澈见底,河道宽阔通畅。不少市民在岸边的上善桥凉亭休憩纳凉,伴着耳旁淙淙的水声,享受着夏日傍晚的气息。

“过去河岸边都是杂草灌木,如今,这里修建得像小公园一样,环境变美了,还修建了凉亭、步道,为我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仁贤街道长龙村村民常开宾说。

作为全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先行先试项目,梁平区投资3600万元,在龙溪河礼让、仁贤段5.5公里河道实施了岸坡绿化等水生态修复,融合地域特征、历史人文、产业元素,新建水磨坊、仰贤亭、上善桥、致远桥等水文化节点,打造了集旅游、观光、休闲、亲水、健身为一体的滨水岸线,让美丽乡村焕发出新活力。

不仅如此,项目推进中,为凸显本地特色,我区还以河道治理、岸坡绿化为线,启动亲水平台、休闲康体、文化长廊等工程,穿引梁平抬儿调、梁平癞子锣鼓等本地非遗文化,打造“水孕明珠·生态龙溪”“水育良田·农旺渔兴”等精品工程,建成“自古仁贤”“礼让有家”“和谐安宁”等水文化节点11处,现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巧做文章

促进水经济发展

河流有了颜值,就会更有产值。我区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让“水”活起来,有力支撑了当地水经济的发展。

在试点项目推进中,我区除了注重保持农村水系的自然生态和水文化传承,还立足把项目打造成产业融合的载体,结合项目乡镇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渔业观光、休闲农业观光等乡村特色旅游,精心布局民宿经济,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空间,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得益于试点项目的实施,礼让镇渔业协会积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今年新引进鳜鱼、中科5号鲫鱼两个品种100余万尾,预计新增品种可实现产值350余万元。

“鳜鱼对水质和养殖技术要求比较高,以往不敢养殖。现在水系治理后,水质、周边环境以及道路交通都变好了,我们养殖也充满信心。”礼让镇渔业协会会长潘传均说。

纵观梁平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龙溪河、新盛河和铜钵河3个流域治理,可谓量体裁衣,各有千秋。龙溪河礼让、仁贤段抢抓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机遇,结合农业产业优势,融入非遗文化,打造农业旅游项目。新盛河流域则通过修缮银杏村入口处乐善桥、观音桥、漫水桥、指路碑等景观,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自然景观旅游、人文民俗旅游、特色农业体验游。试点项目已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强大驱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围绕连接水系、连接产业、连接人心,坚持‘水系+环境治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把流域内水系、文化、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建设水美乡村,做足‘山水’文章,带动梁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水利局副局长张习腾说,下一步,区水利局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建立健全水岸共治、部门联治、社会同治的河湖保护治理长效机制,巩固深化拓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记者手记

做好生态治理后半篇文章

郎兴花

治理一河水,幸福一方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梁平在水生态治理上建管并重,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后期运行维护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出台专门的文件,通过管护机制建立,形成项目建成后有人管、管得好、群众能受益的良好机制。

生态治理,要治好更要管好,不能“为治而治”。在一些地方,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治理后专门划拨经费,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巡查管护。然而也有地方,施工方结束工程“拍屁股走人”,后续如何无人问津,导致治理成果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持续发挥效益。

因此,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中,要做好生态治理后半篇文章,确保应建管并重、长效运行。一方面,可运用政策杠杆的“撬动效应”,教育、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的习惯。另一方面,政府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美乡村建设,健全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支持的生态治理长效保障机制,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真正让群众成为水美乡村的受益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矩阵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