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河云龙段,一湾碧水与稻田、农舍、绿树相映成景,宛如一幅山水画。 记者 向成国 摄
修建完工的左柏水库。 (区水利局供图)
二○二二年八月十五日,大观镇庙坝村,村级河长在巡河。 记者 向成国 摄
2021年8月,金带街道双桂村二组,罗廷国在用自来水淘米做饭,脸上挂满了笑容。记者 陶开星 摄
梁平日报记者 郎兴花
水润万物,生命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突出“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深入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蓄水、治水、护水,久久为功,为推动梁平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修建重大蓄水工程
为发展注入腾飞之水
金秋十月,来到左柏水库,只见巍峨雄伟的水库大坝,如巨蟒卧波,气势非凡。库区内,水天相映,碧波荡漾,小岛星罗棋布,呈现出一派“绵绵群山抱库水,盈盈碧水映群山”的秀美风景。
左柏水库是我区新建成的一座中型水利工程,于2017年11月开工,今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这座集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场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于一体的水库,设计总库容1056万立方米,年平均可供水量为997万立方米,水库所储蓄的水不仅能保障梁平工业园区B区210万立方米生产用水和梁平城区部分居民的饮水,也为屏锦镇、回龙镇、荫平镇等2.17万亩农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提供了坚实的供水保障。
屏锦镇柏树村位于左柏水库下游,也是受益群体之一,该村村民田胜奎说:“过去水利设施不完善,农田耕作往往看天吃饭,农业收成也没有保障。现在好了,左柏水库建成后,雨季可以蓄水,农忙就放水灌溉,还解决了周边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真是修建到我们心坎上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水利局抢抓国家大兴水利建设的政策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争资立项,陆续建成了蓼叶水库、白沙水库、猎神水库、左柏水库等4座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面积2753.7万立方米,为梁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注入了一批又一批的希望之水、腾飞之水。
当前,龙象寺水库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作为市级重点水利项目工程,也是梁平在建的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龙象寺水库设计总库容为3263万立方米,预计2024年建成投用。届时可向梁平城区和周边农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增加普里河流域灌溉面积6000亩,提高梁平城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缓解梁平工业产业发展用水矛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水利工程的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七里沟水库扩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银河桥水库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中心水库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河长制”促“河长治”
碧水清波入画来
近日,在龙溪河仁贤段的河岸上,乡镇(街道)级河长曹刚静正沿着河岸检查是否存在污水偷排、河岸侵占等现象,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上传智慧河长APP。对于曹刚静来说,每周一次的巡河已成为她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护好一河碧水,仁贤街道还坚持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护一河碧水 做合格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号召全街道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爱河”“护河”之中,让党旗在龙溪河高高飘扬。在全街道的共同努力下,龙溪河仁贤段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龙溪河仁贤段水质持续向好其根源在于“河长制”在我区的有力落实。近年来,梁平以“河长制”为总抓手,严格落实重庆市第1号、2号、3号、4号总河长令,通过实行双总河长制,设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683名,全区408条河流、78座水库全部纳入河(库)长管理,建立了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水污染治理,建设水生态文明,真正实现梁平境内河流有人管、管得好。
如今,梁平境内河库面貌得到有效改善,河流水质明显提升,龙溪河、新盛河水质从曾经的劣Ⅴ类改善提升至Ⅲ类,龙溪河、新盛河、铜钵河、普里河水质均值为Ⅲ类,汝溪河、黄金河水质均值为Ⅱ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此外,龙溪河(梁平段)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重庆市最美河流”;龙溪河“河长制”工作还被水利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梁平区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典型示范区。
此外,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河流治理,区水利局还对龙溪河、小沙河、文化河等中小河流开展综合整治,为梁平城乡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十年,我区完成中小河流河道治理15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07平方公里。
解决农村“饮水难”
人民群众笑颜开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对于家住双桂街道牛头村的村民杨前美来说,一天的幸福生活从拧开水龙头开始。淘米、洗菜……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杨前美喜笑颜开。
“十年前,我家还是靠着简易储水设施收集井水生活,遇到干旱年份,就要去山沟挑水。现在我们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还得多亏区水利局在我们这里实施的抗旱应急工程。”杨前美说。
双桂街道牛头村地势较高,今年8月由于连晴高温天气,当地出现季节性缺水。为此,区水利局因地制宜,通过在该村采取个性化解决措施,新建了泵站扬水工程,利用盐井河水厂自来水加压提升180米,让双桂街道牛头村、千明村、凉水村的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季节性缺水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镇聚宝水厂的设施设备于2020年完成改造升级,在加大供水量的同时还采用了全国先进的超滤膜技术,制水工艺达到纳米级,水质接近纯净水级别。
“采用超滤膜技术后,水厂不仅制水能力从每天100立方米增加到500立方米,水质也更有保障,广大群众都能喝上好水。”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刘连楷说。
十年来,我区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大力实施水厂改造,管网延伸,啃下“蟠水柏调”“野人寨”“观音寨”等硬骨头,自来水普及率从60%提升至88%。从“喝水难”到“喝上水”又到“喝好水”,这一系列的转变发生在群众的生活里,他们正喝着“放心水”,奔向更幸福的小康生活。
十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3亿元,按照“能延则延,能扩则扩,以大带小,以大并小”的方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采取改(扩)建或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水厂)、供水管网延伸、联通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蓄水池、卫生井)等方式,新建、改(扩)建大观镇、虎城镇等16座“千吨万人”水厂,改造延伸供水主管网1100余公里,构建起了“16座规模化供水工程为骨干、92座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辅助、1.4万余处分散式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体系,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十年耕耘结硕果,浓墨重彩绘新景。蓄水、治水、护水、用水从来都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的工程。忆往昔,一路艰辛,但步履铿锵;望前路,务实担当奉献的水利工作者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数说十年
十年来,梁平建成了蓼叶水库、白沙水库、猎神水库、左柏水库等4座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面积2753.7万立方米。
目前,梁平设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683名,全区408条河流、78座水库全部纳入河(库)长管理。
十年来,梁平累计完成农村供水投资4.3亿元,解决7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78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
十年来,我区完成中小河流河道治理15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67平方公里。
我的这十年
水利建设惠民生
10月12日,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刘连楷在福禄镇丁家槽水库查看水库蓄水情况,着力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难题。
今年是刘连楷从事水利工作的第29个年头。29年来,刘连楷亲身参与了梁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并亲眼见证了梁平水利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十年前,偏远地区、高山地区的老百姓吃水十分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只有60%,如今我区自来水普及率达88%,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谈及全区十年水利的变化,刘连楷不禁感慨道。
在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产业发展应急用水问题也迎刃而解。据刘连楷介绍,近年来,依靠左柏水库、金光水库等水利工程,我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柑橘种植等增收致富产业和旅游业,如今梁平人民不仅拥有“幸福水”,还走上“致富路”。
“以前龙溪河、新盛河河道两岸有不少生活垃圾,杂草丛生,河水浑浊,老远都能闻到臭味。现在通过治理,水清了、岸也绿了,大家闲时都喜欢在河边散步、游玩。”刘连楷说。
“十年来,梁平水利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巨大。从前一些不敢想不好干的工作逐步变为现实,取得的一系列水利成绩催人奋进。”刘连楷说,接下来,他将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大力开展骨干水源工程和灌溉排洪等工程建设,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要求管理调度,真正让安全水、幸福水、放心水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短评
奋力谱写梁平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程建设,始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业。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过去十年,梁平水利发展硕果累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人民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增强。
未来,梁平水利人将继续强化治水兴水使命担当,统筹推进六水共治,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奋力谱写梁平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