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 梁平要闻

梁平区43.8万亩水稻进入收割期 遍地金黄好“丰”光
日期:2025-08-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梁平融媒讯(文/记者 郑君兴 见习记者 邹毅 刘奕麟 图/记者 熊伟)立秋后,正值水稻收割的农忙时节。我区43.8万亩水稻也迎来了收割期,农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正组织机械和人员,利用晴好天气全力抢收稻谷,确保颗粒归仓。

8月8日,星桥镇两路村,两辆收割机在田间收割水稻。

走进星桥镇两路村万亩水稻种植示范区,稻谷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金黄的稻穗饱满低垂,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往来。割稻、脱粒、碎秆、装车等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机械化收割为丰收按下“快进键”。种植户们则在田间忙着指挥作业,满脸丰收喜悦。

8月11日,明达镇红八村,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稻田间收割水稻。

“从今天的收割情况看,今年产量还挺高,除了品种好,主要得益于全程机械化操作。”水稻种植大户邓中说道,今年他承包了3000多亩地,实现了从良种繁育、工厂化育苗、精准插秧、无人机植保、机械化收割、智能化烘干的全链条体系,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

邓中介绍,全程机械化耕种为此次大规模收割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今年,他还选择了“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实现“一种两收”。在紧锣密鼓收割的同时,也在进行再生稻的续留,达到收获一季中稻,再收获一季再生稻,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增加。

8月8日,安胜镇龙印村,村民将收割的水稻装入三轮车。

“头季稻收割完成后,我们就及时灌水保桩并科学追肥,为再生稻萌发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邓中介绍道,通过“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配套,他的再生稻有望实现两季“吨粮”目标,而科技秘诀在于选用两季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品种,适期早播培育壮秧、机械化抛秧、田间水分管理、粒芽肥精量施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精细化管理。

8月9日,金带街道金城村,收割机在田间收割水稻。

据了解,梁平作为重庆产粮大区,近年来通过“五良”种植技术推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具备高效收割能力。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5.3万亩,占耕地九成以上,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为当前43.8万亩水稻的集中收割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全区43.8万亩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预计总产量达23万吨。”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松表示,目前农业部门及各乡镇(街道)正全力组织农机有序作业,抓好供需协调与技术服务,确保水稻收割工作高效推进,让丰收成果稳稳落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